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清宫剧小主们的衣服穿对了没?

2017-07-10 08:08 北京娱乐信报

来源标题:它们,流行了近300年

在流行趋势瞬息万变的当下,很难想象有一种Style盛行了近300年。时至今日,男女主角们穿着它们演清宫剧,还是会吸走大把流量,可见它们的威力。然而,清宫剧里那些小主们的衣服穿对了没?这些衣服上的花纹又暗藏着哪些门道?一批来自吉林省博物馆的清代满族服饰帮您解答。

观展先知

清初,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满族长期骑射生活所形成的旗袍、马褂、箭袖、旗鞋、剃发垂辫来取代汉族自古形成的宽袍、大袖、蓄发、绾髻的传统装束,清代服饰的演变,虽然也吸收了汉族服饰的某些特点,仍没有离开过满式衣冠的结构和风格。

清朝是服饰历史上继“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突变,无论款式品种、衣着特点都直接影响了我国近、现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此次“一袭衣衫 岁月流年——吉林博物馆清代满族展”通过异彩纷呈的民服、品秩有序的官服、琳琅满目的佩饰和八旗甲胄四部分,为观众展示100余件旗袍、马褂、旗鞋、佩饰等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除了能过这些文物为观众展示满清服饰文化以及穿着讲穿,现场还准备了10件1:1仿品,邀请观众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穿上它们亲身感受这种服饰的魅力。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7日。

重点藏品

旗袍由它而来 

粉色绣花女长袍:

满族最有特色的服饰就是旗袍,满语称之为“衣介”,是满族先世在长期的山林狩猎生涯中形成的有特色的服装。有单、夹、皮、棉,四季可穿。男子长袍为圆领、捻襟、箭袖,四面或两面开衩,最大优点是适应满族骑射活动的需要。女子的旗袍都很讲究,最大特点为宽大、平直、下长到脚,衣上绣满花纹。

周锡保曾在其服装史著作《中国古代服饰史》中指出,旗袍即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发展而来。

在清代,女子旗袍十分讲究花边装饰,亦以多镶为美。在京城甚至一度流行“十八镶”,即在一件旗袍上镶上十八道花边,这样才算漂亮。在《旗人风俗概览》中曾详细描述过这种服饰:“衣周边,缘花边,下端则否;质地有红绸,单夹皮棉皆有之……其颜色少妇新妇尚朱紫,中妇尚青莲即藕荷色,此色最普遍。”

身份决定花纹 

绣龙蟒袍:

颜色为石青色。蟒袍,亦称“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一般而言,凡是庆典之时,文武百官皆要穿蟒袍。

按《钦定大清会典》规定,蟒袍也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等,蟒袍,亲王、郡王,通绣九蟒。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爪(趾)。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八蟒四爪(趾)。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趾)。

此件蟒袍为二等,制同贝勒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片金边,通绣九蟒四爪”。“贝子、固伦额驸,下至文武三品官,奉同将军、郡君额驸、一等侍卫、蟒袍制同”。

根据记载显示,这件绣龙蟒袍,是阿勒楚喀副都统的家族传世品。

古代“恨天高”

紫缎绣花高底鞋:

跟现代的高跟鞋一样,满族女子也有属于自己的“恨天高”。满族女子素有“金头天足”之称,天足即指女子不裹脚。清代满族女鞋称为旗鞋,是将木跟镶在鞋底中央,一般三寸多高,多用白布将整个跟身包裹起来,在鞋帮、鞋面用刺绣或穿珠等方法修饰。鞋跟的形状有的形似马蹄,叫“马蹄底鞋”,有的形似花盆,叫“花盆底鞋”。

话说穿高跟鞋绝对是件技术活儿,这满族女子的花盆鞋更甚至,由于这“鞋跟”设在脚底中央,重心和现在的高跟鞋有很大区别,必须要掌握好“技巧”才能游刃有余。

其他藏品

蓝色宁绸马褂:马褂,顾名思义,是骑马时经常穿的一种外褂。它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射,所以叫“马褂”。由于满族本身就是骑射民族,所以满族人都特别喜欢穿马褂。马褂满语叫“鄂多赫”, 是穿在旗袍外的外褂。马褂的形制有对襟、大襟、琵琶襟之分。因为这种马褂都是骑马射箭时穿的,在满族入关之前,只限八旗士兵穿。清康熙以后,八旗子弟为装点门面,表示威武神勇,争相穿服。乾隆后期,传到民间,百姓争相效仿,成为一种便服。内穿长袍,外着马褂,以显其文雅大方,这种穿法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

绣狮补子:补子是补缀于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通过上面的纹饰,可以分辨官员的品级。这件方形补子,上绣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狮子下方为海水江涯,狮子上方四周杂宝藏于祥云之中,更衬托出狮子的凶猛。清朝官员的这种补服制度,是在顺治九年完善详尽的。按此规定“武官一品饰麒麟;二品饰狮子;三品饰豹;四品饰虎;五品饰熊;六品饰彪;七品八品饰犀牛;九品饰海马”,这件补子为二品武官狮补,也由此印证其副都统官职的品级。

红皮镶铜火镰:火镰是古代的燃火工具,为野外生活之必备用品。使用时用火石与火镰刃摩擦,使之燃烧。大体呈上窄下略阔的梯形,基本与掌同宽。随着满族生活逐渐由游牧转向定居,火镰也逐渐成为清代宫廷服饰的佩饰。从原来的生活必须品变成了做工精美的装饰品,但还保留着一些满族游牧生活的痕迹。

什锦香袋:香囊又名香袋、花囊,是满族妇女挂在身上装香料、香花的饰物。香囊的形式种类很多,有圆形、方形、葫芦形,鸡心形等,形状小巧,精致美观,顶端有便于悬挂的丝绦,下端系有各式绳结或彩绦及流苏。由于香囊制作工艺精致,满族妇女除将香囊挂在身上以外,还将香囊挂在自己的寝帐中,起到装饰作用。此件香囊为橘红色丝绸质地,上绣荷花、菊花等吉祥图案。顶端有便于悬挂的百结丝绳,下端系有丝线橘红彩穗,是阿勒楚喀副都统家族传世品。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王萌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