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气势如虹的中关村,让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2017-07-04 10:20 文汇报

来源标题:气势如虹的中关村,让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宁肯

烈日下曾光着膀子挥汗如雨从三轮车上搬微机的柳传志

联想的一辆辆三轮车穿梭而至,二十来人把一大堆微机从三轮车上搬进院子,烈日下的柳传志、李勤,这两个日后中关村叱咤风云的人物干脆光了膀子,跟天桥的板爷儿一模一样。那是联想的“爬雪山过草地时期”。

1985年,或1986年,柳传志第一次到长城饭店参加IBM代理会。那时的联想不过是一个刚刚成立两年不到的民营企业,拿到代理资格已非常自豪。柳传志记得自己那时连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穿上了父亲的呢子大衣,先是坐公共汽车,快到长城饭店了下来,打了个出租车,表示是坐车到的。以为有人在门口迎接,结果一个人也没有,柳传志后悔打了车。到了会议厅,柳传志脱了大衣,里面穿的也是父亲早年的咖啡色西装,包括领带。一切好像不是1980年代而是1930年代,像上海滩。会间有茶点,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第一次看到点心可以随便吃,柳传志就忍不住了,大吃起来。多少年后回忆起来,柳传志都觉得那点心好吃,不少是没见过的点心。那时完全想不到有朝一日会收购I BM,更别说做IBM那样世界级的企业的领袖。柳传志记得那时IBM虽有中文环境,但非常不好使,不适应中国的办公环境,那次会上他向 IBM高管推荐联想汉卡,对方极其傲慢,你为他好,你是在帮助他,看上去你倒是在求他。

大公司就是大公司,高山仰止,你能傍上做一个小小的代理就不错了。但柳传志这点好,承认对方的实力,尊重甚至崇敬对方的实力,没二话,但同时也把自 己做好。每一次感到对方的傲慢,柳传志都在心里增加一分决心,一种意志,一种无法形容的东西。

柳传志是一个能够把握大势的人,时代的关口到了什么地方,他会义无反顾且又极审慎地做出抉择。

1983年,出于两个原因,他从中科院计算所调到干部局。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原因,他看到所里的问题,研究出的东西总是束之高阁,于实际毫无用处,事实上非常荒谬,而他又不是一个能改变课题的人。一方面是干部局的原因,上面看他是个人才,有人望,有辩才,准备在仕途上重用。这两种原因柳传志都非常清楚。但更加或越来越清楚的是:仕途不是他的路,时代在发生变化,大势已清晰可见:那就是陈春先走出了科学院,“两通两海”已打破体制,表现出一种活力,且这种底下的活力与上边的活力是一致的,这是大势,虽然充满风险,但是是大势。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时也真是太穷,太窘迫了,物质匮乏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人没有尊严,能看到一点转变的机会都会抓住。以住房为例,柳传志是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人员,在普通市井人心目中是高级人物,但即便像这样的人那时竟然住在自行车棚里,连普通的筒子楼都住不上。自行车棚靠计算所的东墙根儿,房子高仅两米,宽三米,头顶是石棉瓦,脚下是水泥砖,被分成一间间方格子,用泥巴掺着芦苇秆填补四围缝隙,在东围墙上打出方洞当作窗户,在另一面墙开出缺口,安装门框。不久这片自行车棚改造的区域已有相当规模,有一条狭长的小巷贯穿,被进驻这里的人戏称中关村的“东交民巷”。

所以,当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来找他,希望他能回到所里办公司时,两人一拍即合。到1984年底,竟纠集了所里的十几个人,曾茂朝大笔一挥给了二十万元开办费,公司正式开张。所谓开张,没有锣鼓,没搞任何仪式,就是公司可以免费使用计算所的传达室,一间小平房。多少年后———即使是在北京五洲大酒店收购I BM那天,面对全世界的闪光灯,柳传志也没忘记那间幻觉般的小平房。回忆起来像幻觉,当年可不是幻觉,不再是传达室的小平房腾空后,空空荡荡,满是灰尘。公司在灰尘中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而会议的第一个议程是搬运桌椅,打扫卫生。一通暴土扬尘的忙活之后,大家在三个长条凳上坐下来。

会议第二个议程是公司干什么。既是科技公司,当然要做科技,但这只是方向,二十万元的开办费不可能马上用到科技开发,当务之急是赚钱,如果不赶快挣钱,人吃马喂二十万元很快就会花光,到时散摊子,大家真要再回所里不是件容易事。

大家七嘴八舌,集思广益,虽然具体干什么不知道,但有一点是知道的,那就是干什么挣钱就干什么,先赚了钱再说,有了资本再说。倒卖钢材吧,这样能挣大钱,谁有路子? 还是小商品吧,这样稳妥,占用资金不大。电子表怎么样?对了,旱冰鞋现在很新潮,哎,听说运动裤衩好卖,得了,冰箱彩电现在最缺了,谁有路子?大家议论纷纷,全是这个。柳传志也是如此。他派出精干人员四下打探,寻找商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周密侦察,终于发现,在遥远的江西省的妇联工作的一个妇女手里有一批彩电要出手。根据柳传志办事稳健缜密、万事都要留一手的一贯做事原则,必须反复叮嘱办事人员,一定要先验货,再给钱。于是属下带着领导的嘱咐,很快来到了江西,惊喜地看到了那批彩电。没错,眼睛看得真真的,赶快汇钱,晚了就让别人抢先了。钱一汇过去彩电却神奇地失踪了。江西妇联的那位大姐原来是个职业骗子,那批展示的彩电是个障眼法,就像“二战”盟军让好莱坞弄了许多假坦克让希特勒在加莱看走眼。二十万元的开办费一下折了十四万元,还剩六万元。这迎头一闷棍太狠了。因为太狠了,也激起了柳传志内心一种莫名的东西,一种很硬的东西。而这东西过去是柳传志缺乏的。柳传志发热的脑袋一下清醒下来,意识到自己的经验是办公室的经验,甚至是科学院的经验,关起门来自己算老到的,出了门差远了。

二十万变六万还给了柳传志一种东西,那就是彻底,既然已输得差不多只剩下条裤衩,那就也没什么再输的,为把窟窿堵上,柳传志亲率员工摇身一变成了卖小商品的二道贩子:带领员工在计算所门口摆摊卖电子表、运动衫。这当然是一件十分丢人的事,在外面赔了钱,跑到家门口讨饭,脸往哪儿搁?但柳传志就这样黑着脸干了,是的,我输到家了,但我还在干,这就是彻底。卖电子表挣不了几个钱,但就像一种宣言。从现在起没什么可输的了,那就只有赢了,一点一滴的赢。而且说到底也是堂堂正正,劳动所得,汗水所得,不丢人。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