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秀花,1944年出生,毕业于河北宣化师范专科学校。1997年退休后,先后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海淀老龄大学、海淀枫株书画院坚持不懈地学习和习作工笔画20年。曾获得“庆祝建党90周年老干部书画摄影展一等奖”、全国第三届感动人生老年人征文大赛工笔画二等奖以及在总参老干部大学等军内单位组织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2016年国庆前举办了个人绘画展,展出150余件工笔画作品。
个人感悟
对国画艺术的崇敬和追求实现了我童年的梦想,不仅使自己晚年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健身健脑、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衷心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给了我追求梦想、拥抱生活的机会。
1997年,成秀花退休了,30多年按部就班的生活,忽然变得悠闲和安静,“总想着找点事儿干”,于是成秀花开始学画画,在众多的画法中,她选择了工笔画,“刚开始时就是觉得逼真,画一幅是一幅,慢慢入了门,也就爱上了”。
退休后开始学工笔
学国画是成秀花从小就有的梦想,只是过去忙于工作、生活,一直没有机会学习。退休后,时间成了需要打发的对象,两个儿子也先后成家立业,热闹的家庭沉寂下来,心中的梦想却重新泛起。成秀花说:“因为想学画画,跑了很多地方,先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后来也参加过海淀老年大学工笔画高级班,再后来我住的大院里也办了老年大学,又在那里学习。”
在常人看来,工笔画并不容易画,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真正开始学习,成秀花发现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她说:“主要是入境比较难,但一旦进入了,反而觉得更有趣。工笔画和别的不太一样,是有稿的,先画底稿,定稿后再在纸上画,从勾勒到上色渲染等。一开始一个礼拜只能画一小幅,慢慢地熟练了,可以画大一点儿的,但仍需要不短的时间,这和别的画不太一样。”
创作并不那么容易
学画五六年后,成秀花开始尝试自己创作,“以前临摹,不需要考虑谋篇布局的问题,但真正开始创作,才发现这很不容易,一张白纸,哪里放花哪里放鸟,心里都没底。只好东拼西凑,这里看一点儿,那里看一点儿,再自己合并起来,变成一幅”。
模仿仅仅是开始,对于绘画的学习来说,师法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出去写生,有时候一去就是一天”,10多年来,随身带着纸笔,几乎已经成了成秀花的习惯。“我主学的是花鸟,后来也兼学一些人物山水等,在外面看到新鲜的植物、花鸟、山石等,就顺手画下来,当作素材。”成秀花说。
白天写生、学习,晚上则是练习的时间,“画工笔画很费工夫,常常需要大块的时间,夜里没什么干扰,年纪大了觉也少,正是画画的好机会,有时候画画忘了时间,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也有时候是后半夜醒了睡不着,干脆就起来画画”。
为题字专门学书法
最近,成秀花又报了书法班,想练习书法,“画国画要题字,需要书法,其实以前就想学,但一直和绘画班的时间冲突,只好先把常用的几个字练练,最近时间才错开,所以报了班学习”,成秀花说。
学画多年,不知不觉间,就积累了很多作品,去年,成秀花在她学习的老年大学举办了个人工笔画展,成为女学员中第一个办画展的人,展出作品150多幅,“对我来说,学画是因为爱好,多年来忙忙碌碌,不但让生活充实了,心里也挺有成就感的。办个人画展时,100多幅工笔画放在一起,很多人都被这么多画惊着了。工笔画确实很费工夫,搞个画展不太容易”。
作品展出之后,成秀花又准备出版自己的画册,“也是朋友跟我说,不如把这些作品汇集成册,我觉得这也不错,送朋友、画友,也挺好的”。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