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男高音莫华伦:内地耕耘十载升级“莫导演”

2017-06-28 08:58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从香港到北京,再到内地二三线城市

人物小传

莫华伦,1958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美国夏威夷大学音乐系和曼哈顿音乐学院。1987年至1994年,签约德国柏林歌剧院,任首席男高音。结束与德国柏林歌剧院的合约后,他逐渐将事业重心转向国内,活跃于香港、内地。演绎过众多经典歌剧,包括《图兰朵》《托斯卡》《艺术家生涯》《卡门》《阿依达》《弄臣》等。

“我就在北京的北医三院出生,我的普通话没问题!一般香港人说不了我这么好的普通话吧?哈哈!”

听着莫华伦言谈间一股字正腔圆的京味儿,一般人真是没想到,这位“港人”7岁以前的时光是在北京度过的,“说香港回归的话题,你找我聊就对了,我感触太大了,我是‘双身份’啊。”

莫华伦生于北京,长于香港;香港回归前,他从欧洲返港;香港回归后,他创办香港歌剧院并担任艺术总监,频繁在内地、香港与国外演出。

香港回归二十年,他深切地感受到内地的古典音乐氛围日渐浓厚,而他的歌剧导演梦也在内地找到了一片新天地。

学会计专业,却爱上了歌剧

如果不是中途转行,现在的莫华伦,极有可能是一位叱咤中环或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界人士,可命运的安排偏偏是,他在18岁学会计专业的时候爱上了歌剧。

当时,他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习,看了一场歌剧《艺术家生涯》,突然被回荡在剧院中人声肉嗓的音响效果震撼,毅然决定转修音乐。在取得夏威夷大学学士学位之后,他去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攻读了硕士学位。

1987年,德国柏林歌剧院到美国招收年轻歌唱家,莫华伦作为唯一一个被选中的中国人,推掉美国所有剧场的演出,到欧洲发展。

一开始他只能唱配角,直到有一次,距离歌剧《弄臣》开演只有3天,剧院工作人员突然问他:“没有任何彩排,你能演公爵吗?原定演员临时有事。”“能!”莫华伦一口答应。于是在柏林歌剧院的舞台上,大幕拉开——他凭借一副金嗓子,成为第一个在那儿唱主角的华人。

时至1994年前后,莫华伦越来越想念祖国,“第一是想家了,我的父母都在香港;第二是想吃了,粤菜太精致了,烧腊烧鹅,好吃!”于是,他决定回香港——中断了与柏林歌剧院的合同,并非到期放弃续签。面对德国同行的困惑和挽留,他只有一句话:“我想我家,这可以了吧!”

就这样,早在香港回归之前,莫华伦就回到了家乡。1995年,他又借着录唱片的机会回到北京。那是他在内地录制的第一张唱片,就在一个军队大院的一间录音棚。在莫华伦的印象里,当时的北京和他7岁离开时的样子没什么太大区别,“天安门很雄伟,大街上没什么车,天空是蔚蓝色的。”

不过,当莫华伦以歌唱家的眼光回看这座城市时,一丝落寞涌上心头:想找音乐厅,就一个北京音乐厅;想找剧院,就一个世纪剧院。“当时保利剧院都还没有呢。”

这也难怪,古典音乐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北京“还没起来”,音乐厅、剧院等相关设施自然不多。也是这个原因,莫华伦把主要演出都排在了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当时的他绝不会想到,以后的北京会成为他纵情放歌的大舞台。

曾对在内地唱歌剧不感兴趣

坦白说,最初一段时间里,莫华伦是不太相信内地的歌剧制作水平的。

“有一次我来内地演出,竟然看到合唱演员的歌谱上,用中文标注发音。”这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但他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唏嘘。他率真地直言,刚回北京时所看到的歌剧制作,也让他觉得很不到位:布景、舞美、灯光,乃至服装,都跟不上趟。也因此,他对在内地唱歌剧几乎提不起兴趣。

直到2008年3月国家大剧院第一部自制歌剧《图兰朵》全球首演,随后又赴上海演出,他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

当时他正在上海,看了这部歌剧后大为震撼:制作这么棒!“我在国外看过也演出过很多个版本的《图兰朵》,很多人认为图兰朵是一个很残酷的公主,把舞台制作得非常黑暗。”而国家大剧院的制作,对他的审美算是一次“撞击”,他第一次看到一部歌剧把图兰朵光彩的一面展现出来,“其实图兰朵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公主,她的心很善良,她的凶恶只是表面而已。”

此时,国家大剧院向莫华伦伸出了橄榄枝,邀约他加盟当年8月《图兰朵》二轮演出。“当然愿意!”莫华伦一口答应。

合作一开始,就停不下来,《艺术家生涯》《卡门》《茶花女》《唐豪瑟》……一部部歌剧在北京上演,让莫华伦的面孔日渐为北京观众所熟悉,而他也在心中默默刷新着对北京乐迷的印象。

莫华伦记得,国家大剧院版《艺术家生涯》首演当天,他在大剧院办了一场个人讲座。活动中,几位声乐专业的学生请他现场点评,他们的演唱让他大吃一惊,“内地真的有很多歌唱人才。虽然他们在技巧上还不太成熟,但音色非常好听,很有潜质。”不少来听大师课的普通乐迷,也围在他身边问各种问题。讲座结束后,乐迷们排起长队等他签售。“原来内地乐迷对古典音乐的热情如此高。”莫华伦跟着兴奋起来。

从第一次在国家大剧院登台算起,过去近10年了,莫华伦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舞台,爱上了北京,“现在的北京观众和20年前我来录音的时候可不一样了,变化太大了!”在他眼里,没有比“爱憎分明”四个字更适合形容北京观众,“唱得好就喝彩,唱得不好,没得说,台下肯定没反应。现在世界上那么多的著名歌剧导演和演员,都爱来北京演出,观众见得多了,口味儿变刁啦。”

“懂总谱的导演,又多了一个”

自己制作歌剧,是莫华伦心中的一个梦想。最初,他是在香港为目标而跋涉。

“当时香港一年做一部歌剧,请我去唱。”有一天,一贯绅士做派的他,突然用手敲了敲桌子,“一年,只有一部,完全是随机的,没什么固定的公司或是团体来做。”于是,莫华伦跟一批歌剧爱好者在2003年成立了香港歌剧院,并担任艺术总监,一边做西方歌剧,一边推原创作品。

歌唱家变成了制作人,莫华伦的工作就再也不是在台上亮一亮嗓子,拉赞助、找演员、管杂事,变成了他的分内事。

“比唱歌难一百倍的事情是什么?是钱。”那时候,他工作中一半的时间都花在拉赞助上,每天在外面跑东跑西,和赞助商谈项目,也和政府的工作人员聊剧目。“好在我还有一点名气。”他笑言。十几年来,香港歌剧院作为非盈利表演团体运营,平日里的工作人员只有8个人。有歌剧项目时,他们再临时组建一个五六十人的团队:合唱团是业余的,白天上班晚上唱歌;乐队,等到有演出的时候临时请;场地就是租用的香港文化中心的场地。

在香港搞古典音乐不易,反过来也让莫华伦更加看好内地古典音乐的未来,“内地大多数艺术院团的性质和香港不一样,有国家和政府的扶持。”

在内地行走多年,莫华伦特别有感触,不仅国家大剧院、中央歌剧院这样位于首都的艺术机构,已经有了强大的制作班底,而且在江苏、湖北、福建、重庆等省份和二三线城市,也能看到高规格的剧院和音乐厅,致力于普及古典艺术。

“最近有很多地方都在做原创歌剧,这是好事儿,绝对是好事儿。”莫华伦语气里透着轻快,“先别说剧作质量好与不好,放眼长远,艺术发展就是这样,得先有作品,才能评选好不好。要是全国一年才做一部原创歌剧,得到什么时候才能有好作品?”

2014年,福建大剧院找到了莫华伦,以“百人计划”政策引进人才,希望他出任艺术总监。一年后,莫华伦正式受聘于福建大剧院,出任艺术总监。除了推出新版歌剧《托斯卡》《卡门》,莫华伦也开启了自己艺术生涯的新尝试:在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生涯》中担任导演,这也是他的导演首秀。

“以前没场地、没人,如果光有我在这儿瞎导,肯定不行。”莫华伦觉得,现在内地歌剧市场“条件开始成熟了”,“二三线城市人才多了,也有剧院了,能做起来了。”

当制作人,可以挑选导演排歌剧,现在自己成了导演,莫华伦就要事必躬亲,一头扎到排练厅,每天12个小时“盯班”:演员该从哪里上场,在舞台上怎么走位,动作怎么做……发现演员演唱和表演找不准点,站在一旁的莫华伦就得赶紧启发和引导他们。

“当导演其实不难,尤其是做《艺术家生涯》不难,你看总谱,作曲家普契尼把强弱、调度都写进去了,吃透了就没问题。”莫华伦说。其实,懂歌剧的人都知道,在当今中国歌剧制作行业中,能看懂总谱的导演其实并不多。

“要想做好歌剧,专业化的团队非常重要,不光导演、舞台监督,最好灯光、舞美都会看谱子。”莫华伦突然伸出手指了指自己,“好在我加入了导演行列,会看总谱的导演又多了一个!”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韩轩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