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电视版的戏曲教科书(2)

2017-06-16 09:20 中国文化报

来源标题:电视版的戏曲教科书

题目设置煞费苦心

既然节目以答题比赛作为基本形式,那么题目的设置自然成为重中之重,这让由高校教师、业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煞费苦心。他们在两个多月内设计了大约600道题目。“题目涉及的地域、民族、戏曲种类和题材非常广泛,力争涵盖全国三十几个省区市,同时兼顾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覆盖了戏曲文化的方方面面,照顾到不同地域的电视观众。”节目专家组成员、原《戏剧电影报》副总编辑赵晓东说。

与《中国诗词大会》以说为主的呈现方式不同,戏曲的特色——四功五法要求《中国戏曲大会》在视听手段上更为丰富。节目专家组成员、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江逐浪说:“把观众带入假定性的戏曲情境,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何通过视听呈现把戏曲的本质与魅力展现出来,又符合竞赛类节目较快的节奏感,很费脑筋。”

最终,节目组决定以丰富的题型,用最精简的方式介绍最经典的剧目。“题目中的图片题,把京剧的服饰、脸谱等视觉元素集中展现出来,我们还设计了辨识题、视听题,请演员现场表演戏曲经典选段,从中挖掘题目,把展示和比拼结合起来。题目总体不难,但有很大包容性。”《中国戏曲大会》出题组统筹导演龚继伟说。

想方设法吸引年轻人

虽然《中国戏曲大会》的报名选手中年轻人居多,但也有不少年轻人表示看不懂戏曲。对此,江逐浪认为,现代人看不懂戏曲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戏曲表演所呈现的生活情景,如敬茶、抱拳等,现代生活中已经很不常见了。“我们希望通过选手答题和嘉宾点评,帮助年轻观众解读、理解这类戏曲元素,引导他们看懂、喜爱戏曲。”江逐浪说。

赵晓东则认为,其实现在人们常用的语汇,很多都是戏曲术语,比如亮相、走过场、有板有眼等,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些说法源自戏曲。“我们通过题目,把戏曲与当代生活的联系揭示出来,有助于消除当代人与戏曲的隔膜。”赵晓东说。

为了吸引年轻人,节目组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通过新媒体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就是一种重要手段。据中央电视台新媒体组负责人李晶介绍,等到《中国戏曲大会》播出时,观众可以通过手机与现场选手同步答题,增强参与感。“此外,我们还将把这些题目设计成网络游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答题并获得评分。”李晶说,“《中国戏曲大会》希望以戏曲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呼唤所有国人的乡音乡情,给大家带来夏日的爽劲体验。”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作者:罗 群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