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
今年5月27日,是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逝世20周年的日子,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举办“纪念张君秋先生逝世20周年——学习京剧大师创新发展艺术精神”座谈会,我想有这样几个含义。
首先,我们对张君秋先生有很深的缅怀之情,对张君秋先生的艺术精神有很深的敬仰之意。我本人,不论是最初当演员、当团长还是后来当院长,都与张君秋先生有过很多接触。在我们眼里,张君秋先生不仅创立了新流派、创演了经典保留剧目、培养了众多传人,更是在京剧200年发展史上,以不断创新为京剧艺术增值、增光的京剧大师。他那令后人高山仰止的艺术成就、不懈追求的艺术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得珍贵,越发令我们怀念。
同时,张君秋先生是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创会名誉会长。1992年,一批京剧界著名艺术家、海内外热爱京剧的各界人士,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当时,张先生年事已高,有病在身,并且有繁重的指导音配像的任务,但他仍然扛起振兴京剧的大旗,为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成立登高呼吁,为基金会的宗旨和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了老一代艺术家对振兴京剧事业的责任和担当。这种责任和担当,一直是我们京剧艺术基金会的灵魂,是我们开展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的公益活动的最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今天缅怀张君秋先生,就是要学习老一代艺术家对京剧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把传承民族文化、振兴京剧的重任担当起来,发扬光大。
回望京剧传承发展的历史,那些为京剧艺术增值、彪炳史册的艺术家,无一不是在继承传统的道路上,对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者、成功者。张君秋先生就是其中的典范。因此,我们认为,在张君秋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总结张先生的艺术道路、取得的艺术成就,研究总结张君秋先生对待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确处理“守”和“变”的成功经验,学习张君秋先生在学艺、演戏、编演剧目、开创表演流派的道路上创新精神,是对张君秋先生的最好纪念。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是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在老一代京剧艺术家鼎力支持下成立的公益性京剧社团组织。我们不仅肩负着传承、保护、发展京剧艺术的重任,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也面临着如何对待京剧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还要学习张君秋等前辈艺术大师的创新精神、宝贵经验和责任担当,不辜负党和政府、京剧界对我们的支持和希望,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