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讯(记者 张硕)近日,“触摸历史,进入五四——五四名人信札文化沙龙”在势象空间举办,多位专家学者、拍卖界业内人士围绕收藏市场的“五四名人信札热”展开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念群认为,有必要把“新文化运动”理解成一个更长时段的历史时期,把“五四”放在历史的时段里定位,“‘五四’本身的意义不是一个政治事件,它更多的是一个长时段的文化事件,从文化角度解释应该延长一些,这个时期孕育了一大批影响到我们当代学术、文化和艺术的人才,这批人才一直影响我们对文化和社会的看法,这就是‘五四’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
在拍卖市场上,李大钊、董必武、杨昌济这些“大人物”的信札一直是市场的热点,而北京大学人文系教授陈平原关注的则是一些在书法界没有太大意义但是非常有意思的作品。“比如说徐志摩用钢笔写的信就很有趣味。”在他看来,在艺术史、文化史和思想史中,看起来琐碎的书札能给学者们提供资料,给鉴赏家提供宝贝,也能给一般的读书人进入那一段历史提供一个路径,“这是收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