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在缕缕粽香与脉脉艾香之间,把端午文化代代相袭。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邮票,也在传承端午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端午节临近,我找出自己收藏的邮品,在方寸间,品味和享受端午的芬芳。
为纪念这一传统节日,我国曾多次发行过与端午节有关的邮票。1985年6月19日,香港邮政发行了一套《端午节》邮票,全套4枚及一张小全张。4枚邮票横连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竞渡龙舟场面:上部分主图为一条彩色的龙头,彰显的是“龙舟竞渡”的习俗,旁边是中英文的“端午节”及发行时间“1985”。票面下半部为四张“龙舟竞渡”的片段场景:健儿划桨,龙舟飞进,鼓声咚咚,水花飞溅,让人想起“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的脍炙人口诗句。
整套邮票设计新颖,色彩明快,动感十足,表现到位。在《端午节》邮票发行的同时,香港中外发展出版社与一家邮票社还联合印制了一套4枚《端午节》极限明信片。1994年6月8日,香港又发行了《中国的传统节日》邮票,其中即有《端午节》1枚,主图为屈原持卷行吟,背景为山川与龙舟。
不唯香港如此,台湾、澳门等地也发行过以端午节为主题的纪念邮票。1967年端午节,台湾发行了一套《中国诗人》邮票。邮票全套4枚,分别是先秦大诗人屈原、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票面上,四位诗人面容端庄,透着中国文人特有的儒雅与安详。1989年6月7日,端午节前一天,台湾又发行了一套4枚《中国古典诗词邮票——楚辞》邮票,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邮票以诗意的画面,选取了屈原《楚辞》中《离骚》、《九歌少命司》、《九章涉江》、《九辩》等四篇名作的名句作为主构图。澳门于1987年的端午节发行了《端午节》邮票,全套共2枚,票面主图分别为“龙舟龙头”与“龙舟竞渡”,上面印有“澳门”、“端午”字样。这是澳门首套出现中文铭记的邮票。
2001年6月25日的端午节,国家邮政局发行了《2001-10〈端午节〉》特种邮票一套,这是大陆地区迄今为止唯一一套全面反映端午习俗的邮票。全套邮票共3枚,邮票设计者借鉴民间木版年画的明快色调与均衡构图,采用装饰化的图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赛龙舟”、“包粽子”、“避五毒”等端午节最重要的民间习俗活动。
第一枚邮票为“赛龙舟”,面值80分。票面上,两只龙舟上插“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彩旗,争先恐后,一决高下,可谓“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第二枚邮票为“包粽子”,面值为80分。票面主图为用各种吉祥饰物装饰起来的粽子,五颜六色,充满吉祥。旁边衬以代表如意的中国结、代表福气的蝙蝠、代表长寿的长命锁。全图给人以节日的吉祥气息。第三枚邮票为“避五毒”,面值为280分。票面主图为被古代人称为“五毒”的五种小动物——蛇、蝎、壁虎、蜈蚣、蜘蛛,票面色彩明丽,栩栩如生,既富趣味,又兼夸张,给人以东方文化之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