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鞋、卷腿裤”,5月19日,窦文涛身着并不太习惯的穿搭亮相优酷脱口秀《圆桌派2》的发布会。同样让他不太适应的还有类似的宣传活动,因为他宁愿节目悄无声息地播出、然后静待观众的反馈。只不过目前节目的市场环境早已变化,什么节目都得吆喝,酒香也怕巷子深。
聊天,看效果不看形式
自《圆桌派》第一季上线以来,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创下互联网文化类节目总播放量破1亿的纪录,获封豆瓣“年度最佳文化节目”。在第一季的成功基础上,《圆桌派2》主打“撩聊了料”四大特点,话题包括“从《人民的名义》人物谈出身对人的影响”、“遇到猪队友怎么办”、“拍马屁的智慧”等,将从5月24日起上线开播,每周三和周五更新。
很多“锵锵”的粉丝都好奇,《圆桌派》和《锵锵三人行》有哪些不同?窦文涛给出一套非常学术套路的答案,不禁让人感慨窦文涛又实在又贴心,“《锵锵三人行》都是当周录像、当周播出的形式,‘锵锵’找话题都是最火什么就聊什么,某种程度上带有新闻评论的性质。《圆桌派》录制的时间很长,这种录制的模式就决定了大家看到《圆桌派》的话题跟‘锵锵’是非常不同的,你可以说它接近文化、生活、娱乐或者网友们的兴趣。”
除了选题侧重的不同,两档节目最明显的区别还有人数,“‘锵锵’三个人的状态我已经非常熟悉了,《圆桌派》四个人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一桌麻将,非常有意思。你看《色戒》里面打麻将的戏份,四人行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规律都特别的不一样。听聊天节目的观众都是聪明人,都是知音,这个你们可以去慢慢体会。”
网感,重留言不重数据
《锵锵三人行》于1998年在凤凰卫视开播,《圆桌派》去年在优酷上线开播,“网感”是这两档节目在气质上的主要区别吗?自称“老派人”的窦文涛表示不太懂这些,“网感”对他来说就是多看看微博留言,有一些网友看了《圆桌派》之后有很多意见和建议。“网站的人总是喜欢说大数据,说看这个节目的年龄层是从17岁到35岁、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我有一阵被这个东西所忽悠。后来我认为这是似是而非的,无数偶然行为形成了某种大数据,但是对它的解释可以有千万种。比如有些人只是点开,一秒钟就走了,那他们为什么?”
在窦文涛看来,有时候多年的经验比大数据更可靠。“我现在又回到经验,苹果是甜的,黄连是苦的。我们做了二十年的节目,往往这场聊天一聊完我跟导演都知道,聊好了还是聊坏了,最后出来的反应跟我们感觉是一致的,大数据我现在不相信了,或者说我相信但是不能给我任何指导性。就像我们那天做节目还在说,现在发展的手机偶然搜寻了一个新闻,比如我偶然看了一次李小牧的新闻,手机就以为我喜欢看李小牧的新闻,但并不是我真的对它感兴趣,现在的科技太粗糙了,你揣摩我的心思差太远。所以这个意义上讲,这种东西曲线我不知道它怎样能够指导我的工作,对我来说所谓的‘网感’就是尽量多看网友意见,能得到一些有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