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有一部未完成的自传,取名《马背上的水手》,大概是因为现实让他年幼时就过上了动荡不安的流浪生活,他从骨子里一直追求经历丰富、充满刺激的冒险,不论是在海上还是在陆上。同时,出身底层又饱读诗书的他,既通晓社会的本质,又了解人民的疾苦,便总是通过作品为同胞呐喊发声。他书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小人物,过着朝不保夕的艰辛生活,为了获得财富有时不得不以生命做赌注。短篇小说《生火》讲的就是一个无名淘金客为了在克朗代克掘金致富而冻死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来源于杰克·伦敦的真实经历。当最早的淘金热在1896年春季兴起时,杰克加入了那支先锋队。他在阿拉斯加患上了坏血病,脸上生满了疮,仅有的几颗牙齿也松动了,腰以下几乎完全瘫痪,右腿弯得不能伸直。他回到家时,身无分文。虽然在阿拉斯加没有挖到一两金子,他却比任何老淘金者的收益都要大得多。这次的经历让他成为北疆小说代表作家,成就无出其右者。
曾两次获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大奖的法国漫画家克里斯多夫·夏布特,被业界誉为“漫画家中的诗人”。他首部引进国内的哲理漫画《灯塔》,广获好评。他根据杰克·伦敦的同名小说改编了《生火》,通过画面将原作的精华提炼出来,生动再现了广袤的冰雪荒原上一个男人与他的狗的惊险故事。
在书中,背景运用黑白灰色调突显冰原的广袤与荒凉,成功营造出一种寒冷、肃穆和令人深感担忧的氛围;人物与近景则着以彩色,只有那团带给人温暖和希望的火是鲜艳、明快的,而它却转瞬即逝。画风逼真写实,线条遒劲有力,既塑造出雪原环境之恶劣,又刻画出人物经历之艰辛。
画面仅配有几句旁白,使氛围显得更为凝重、压抑。人物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与其命运的走向息息相关,随着书页的翻动,那种寒冷的感觉变得越来越明显。
虽然故事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尾,但是作家对于死亡的表现手法却令人心慰。也许为生活所迫,也许性格使然,淘金客选择到这里碰运气寻求财富和刺激,并因自己的莽撞和自负而丢掉了性命,这是他挑战大自然的权威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杰克·伦敦给世人的警示。夏布特对这个情节的处理充满了诗意,让读者对淘金客的死终于能够释怀。
在《海狼》自序中,里夫·雷布斯写道:“‘作家’一词所承载的不仅是其作品及行为举止,还包括他的困惑烦恼、放浪形骸、理想愿望,以及梦想的灰烬。冷却的灰烬依旧温暖着我们,犹如那些几千年前就已燃烧殆尽的星星,如今,依然在我们眼中闪闪发亮。”
大海中闪烁的星光,冰原上跳动的火焰,都是杰克·伦敦对于生命的追问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