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族企业经营的德云社,日前也有关联公司通过申请挂牌新三板进驻资本市场。近年来,不少知名喜剧人纷纷成立公司,借助资本跨界玩起了喜剧、影视、综艺的大娱乐。凭借自身影响力,喜剧人可以轻松获得资本青睐,多方提升公司实力,但想用好资本杠杆,喜剧人也需培育自身的核心团队,并相应地调整公司的人员管理架构,才能更好地实现长久盈利。
借融资增实力
作为德云社的关联公司,北京环宇兄弟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申请挂牌新三板引发不少关注。据环宇兄弟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15年、2016年,公司与德云社项目相关的收入分别为613万元、1059万元,占其同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51%、60%。而一直以家族企业和师徒制传承的相声行业,也正逐渐通过公司化运营对接更大的资本市场增强自身实力。
成立于2008年的嘻哈包袱铺,是继德云社之后又一家火起来的民营相声团体,但就在行业逐渐降温时,嘻哈包袱铺却借助资本生还。2015年,嘻哈包袱铺掌门人高晓攀宣布他的北京晓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获得来自宋城演艺的A轮融资,这使嘻哈包袱铺成为相声界第一家成功获得融资的团体。随后,宋城演艺以26.02亿元收购互联网演艺平台六间房,嘻哈包袱铺便在六间房开设专区,试水互联网市场。
在行业人士看来,不止在相声界,各类喜剧人成立公司吸引资本已然成为一股风潮,再加上国内的喜剧文化有大量的需求缺口,因而喜剧内容也更容易获得市场的关注。同时,借助资本势力,喜剧人不但能够增加演出场次、场地,在内容上也可以向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玩跨界存风险
2016年,喜剧明星贾玲成立了北京大碗娱乐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碗娱乐”),但大碗娱乐还未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正式注册前,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便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大碗娱乐,占运营公司成立后总注册资本的20%。借助融资,贾玲的大碗娱乐跨界玩起了喜剧、影视、综艺等内容,公司估值也达到了5000万元。
但是“玩跨界”成就最突出的仍属开心麻花。以喜剧话剧创作、演出为主的开心麻花,不但在综艺节目中有不俗表现,更是凭借电影《夏洛特烦恼》在影视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今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仅一年的开心麻花宣布启动创业板IPO,并于3月进入IPO辅导期。然而据4月开心麻花披露的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由于电影《驴得水》的票房收入贡献相对较少,2016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92亿元,同比下降23.81%;净利润7187.5万元,同比下降45.08%。影视及衍生收入仅占全年营业收入比例的9.79%。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指出,喜剧产业确实是一个好生意,但若要玩转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跨界演出,虽然增加了营收渠道,却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从目前的喜剧市场来看,除演出本业外,喜剧人与影视的结合最为紧密,但是影视市场变化迅速,前期难以有清晰的预判,一着不慎便会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损失。
培育核心团队
当喜剧人成立的公司借助市场号召力解决了资金层面的问题后,是否拥有完整的公司团队便成为进一步扩张的关键所在。因为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优质的人才团队都是保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
从2016年7月起实施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指出,人力资源作为文化企业资源的组成部分,通常纳入商誉范畴进行评估。在业内看来,这是明星IP资产首次获得承认,并可进行估值定价。而喜剧专业人才本身就具有稀缺性,所以每一个喜剧人IP本身就存在巨大价值,但是对于运营公司而言,单个喜剧人IP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德云社在立足于驻场形式的现场演出时,还参投参演了多部影视剧。而郭麒麟、岳云鹏等德云社旗下弟子,郭德纲都试图将他们打造成知名IP,通过曝光率的流量输入,输出到相声、影视等方面变现;大碗娱乐在成立时便进行了特殊约定,贾玲、张广辉、孙集斌不可撤销地承诺全职在大碗娱乐工作最少五年,主要是为了公司在初期能拥有优质的专业人才资源,保持稳定运营。
“核心团队的能力往往体现着一个公司的竞争实力。”张京成表示,目前喜剧人创立的公司不少,但是核心团队成员流失同样严重,很多都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这就意味着有资本进驻后,喜剧人成立的公司没有相应地改变公司的人员管理架构,因而难以保持核心团队的稳定,“喜剧人公司需以优质内容立足市场,而内容终究是由人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