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北京,五一小长假如约而至,这样的约定坚持了12年,这种坚持被创始人董梦阳看作“小学毕业”,同样的12年时间,在国内外画廊、参展商眼中却已经成为北京艺术博览会的“老大”。12年中,人们似乎习惯了在这里寻找最新的艺术风向,吸收最新的最潮的艺术气息,而想借这个平台收入“新货”的也将它看作是艺术市场的“晴雨表”。
关键词:多元
四大板块展现多元艺术
时至今日,艺术北京逐渐形成了当代艺术、经典艺术、设计艺术、公共艺术四大板块。今年,在北京农展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60家参展机构齐聚一堂,用精致与“大胆”为人们奉上一场艺术盛宴。
艺术北京从甄选画廊,审核作品阶段就考虑到当下艺术需求的变化,并且在展场划分当中,把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楚的经典北京和艺术北京合二为一,在同一个场馆和平台上展出,并根据艺术品风格作出区块划分,使展览的层次更加丰富,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为支持新画廊,一个特别的项目区“Find”在本届艺术北京扩容1.5倍,携手17家来自北京、上海、武汉、东京的亚洲画廊,共同推动新兴的亚洲艺术家和项目,带来绘画、影像、装置、摄影、涂鸦艺术等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为博览会注入更多亚洲新元素,让更多的藏家和观众认识和了解到亚洲艺术的新面貌、新发展。
关键词:青春
关注潜力青春艺术家
从销售情况上看,10万元至20万元作品最受追捧,“这也说明天价应该出现在拍卖行,而不是艺博会。”董梦阳表示,买这个价位作品的群体才是真正的艺术消费人群,这些艺术品被他们用来装饰环境和美化家居,这也意味着真正的艺术爱好者数量在呈上升趋势。艺术北京也成为培养艺术品质消费的绝佳课堂。信报记者注意到,这些艺术作品中,来自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最为夺目。
作为第三次组团亮相艺术北京的“名泰文化”,本次带来了迟群、程保忠、康春慧、李琳琳等7位艺术家不同领域的新作。展位中李琳琳的装置艺术《旧世界》最吸引眼球,一架破旧的钢琴上,长满了蘑菇,两种难得同框的物质却被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视觉冲击。
“他们的作品覆盖了新抽象、新绘画、新水墨等不同领域。”有关负责人表示,艺术北京是年度最具期待的艺术博览会,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是否被认可,这一次亮相非常重要。
关键词:桥梁
国外艺术家作品集中亮相
除了关注中国、亚洲艺术,这样一个世界艺术展示平台也吸引了众多国外艺术家的关注。其中,法国莱俪艺术特别带来与世界顶级艺术大家合作的系列作品。“这样一个平台对我们来说非常珍贵,希望可以让中国大众在这里打开莱俪与中国之间的大门。”莱俪法方负责人说。
信报记者注意到,此次2017年度“艺术北京”启动展中,“LALIQUE ART莱俪艺术”带来的多件全球限量版和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名品,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美国著名艺术家特里·罗杰斯重新演绎的由荷内·莱俪于1927年设计的经典作品《海上歌姬–塞壬》等。其中,为纪念知名建筑家扎哈·哈迪德而特别推出的水晶建筑系列作品备受关注。
据悉,莱俪和扎哈的合作于两年多前,双方合作打造了《Visio目光》和《Manifesto言表》两件花瓶艺术品,此次的艺术作品《泉源FONTANA》有着流畅的矿石线条和连绵的动感,完美展现扎哈的设计风格。
关键词:服务
扫码了解作品信息
“每年都是进步,除了大家看到的多元化展品,我们也在改变着服务方式。”董梦阳说,今年在布展前,他们特意在场馆租期中多加了一天,这一天用来细化各个展厅内的导览牌,以及各区域展位的指示标识,这些醒目的标识可以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展位的信息,而一些海报的设置也较往届更为精细。
不仅如此,今年逛艺术北京,参观者会发现重要展品下方都有一个二维码,手机扫一扫,有关这件展品的全部信息图文并茂地出现在手机上,不仅获取及时,还可以存下来回家细细研读。这也是今年艺术北京带来的贴心服务之一。通过与在艺APP的合作,为所有参观者提供在线预展、语音导览,共有1373件参展作品都贴上了展示“身份信息”的二维码。更重要的是,本届艺术北京的大咖采访、重要论坛,也在网上直播,保障观众不错过任何有关艺术北京的精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