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过节攀比、出行堵车 这样的问题在古代清明节就有了

2017-04-05 08:09 中国新闻网

来源标题:过节攀比、出行堵车 这样的问题在古代清明节就有了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 宋宇晟)每到清明时节,祭祖扫墓、出游踏青总能成为这个小长假的主题。与此相对,这段时间的新闻也往往会关注到清明假期的种种“乱象”,例如某墓园又出现了“天价墓”、纸糊的祭品又有了新花样、出行遭遇堵车、游览景区时只见人不见景等等。那么古人过清明节时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事实上,对于古人而言,清明节可不只是看似枯燥的祭祖扫墓,也有不少有趣的项目,同时也有不少今天新闻中类似的问题。这还要从清明节的源流说起。

有资料表明,清明在唐代以前还只是一个节气,此后逐渐融合了上巳节与寒食节习俗,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

因此,我们现在熟悉的清明节核心节俗,如祭祀、禁火、踏青,其实都分别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清明、寒食、上巳之所以会融合成我们今天的清明节,除了三者日期相近、节俗相互影响等原因外,一个颇重要的因素是唐代在清明期间形成明确的法定节假日。

《唐会要》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已有敕令,“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四天的小长假已不算短,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放假的时间还在不断延长。

到了唐代宗大历年间,假期延长到了五天。《唐会要》记载的大历十三年的敕令显示,“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这就算是从官方的层面把寒食与清明两个节打通了。

这还不算完,到了唐德宗贞元年间,干脆把五天的小长假扩大成“黄金周”了。史料载,“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

唐宪宗元和年间的“通知”则说得更明白,“寒食通清明休假七日”。至此,寒食节与清明完全打通,官方还明确了一个长达七天的假期。

自此之后,清明放假便沿袭下来。会昌五年,唐武宗在长安筑仙台,动用三千官健(即士兵),因寒食清明时破例不放假,惹得兵士不满。最终皇帝只好“每人赐三匹绢,放三日假”。

放假的同时,清明逐渐与寒食节逐渐融合,而与之日期相近的上巳节中踏青、春游节俗也被纳入其中。

不过,清明“黄金周”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和今人扫墓、丧葬的攀比之心类似,唐代人也有这样的心态,只不过不是比给亡者烧什么东西或怎么办葬礼。

唐代清明“黄金周”时还很注重寒食、禁火的传统,由于煮熟的鸡蛋营养丰富、便于冷食,因此鸡蛋就成了“假期”通用食品。

与此同时,唐代也继承了前代镂鸡子、斗鸡卵的习俗,并推陈出新,大盛其风。镂鸡子,就是将鸡蛋雕成各种图案花样,制成精美的工艺食品。每到寒食、清明,人们互相赠送刻镂成形的鸡蛋,以祝贺节日。

由此衍生出来的,当时往往有人将镂鸡子相互对比,大有竞争之意。这即被称为“斗鸡卵”。

或许是因为民间据此产生的奢靡、攀比之风日盛,唐玄宗还专门为此颁下《禁断寒食鸡子相饷遗诏》,禁止民间在寒食节期间互相馈送鸡蛋,以使民众日行恭俭。

除了在吃喝方面攀比,古人也曾遇到过扫墓或踏青出游时的交通问题。

宋代承袭唐制,清明仍有七日假期。这期间,到郊外扫墓的人把城门都堵塞了,踏青的游人更是数不胜数。

就有史料记载,每到清明时节,外出扫墓者,“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出游的人也不少,“田野道路,仕女遍满”。

《梦梁录》甚至记载,“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出游人多得好像全城的人都出来踏青了。

宋人田况的《开西园》一诗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槛外游人满,林间饮帐鲜。众音方杂还,馀景更留连。座客无辞醉,芳菲又一年”。可见当时在游玩之余,还有不少人要小酌一杯。

从今人的视角来看,唐宋时的清明正是一年中的重要节日之一,除了缅怀先人,清明更是生者享受假日生活的节日。我们也能从中看到古人节日狂欢的意味,甚至于像过节攀比、出行堵车这样今人遇到的很多现实问题,古人也曾遭遇。

这么看来,古人借清明假期,追忆先祖、踏青出游、放松身心,听起来和今天的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其实我们离古人不远。在千年的传承中,清明节不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它更是融入所有中国人生活中的文化基因。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