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张军:昆曲 终于遇见了它“最好的样子”

2017-03-24 08:39 新华社

来源标题:张军:昆曲,终于遇见了它“最好的样子”

从美国纽约演出归来,“昆曲王子”张军又将走进上海大戏院。4月7日至16日,他将和国内昆曲界一批著名演员一起,在这里进行“2017当代昆曲周”的演出。

此次昆曲周演出曲目中,有久已无缘舞台的昆曲经典《琵琶记·书馆》,还有集结全国实力派昆曲女旦共同演出的散轶折子戏。在一个剧场的开幕季演出中担任绝对主角,且一演就是10天,对于昆曲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繁荣气象。

这些年来,随着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勃兴,昆曲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从一度门可罗雀到如今成为中外剧场舞台上的“宠儿”。从艺三十年的张军感叹,“如今的昆曲,正以传统文化的闲情雅致,滋养当下国人的自信从容”。

12岁到20岁,张军在上海戏曲学校学戏,学校正是位于上海大戏院边上。彼时正是昆曲最为惨淡没落的时节,每逢上演,剧场中空荡荡难得有几位观众。而当时作为电影院的上海大戏院却熙熙攘攘、人流如织。

“每天我们练完功,剃着光头,拎着饭袋走出学校,遇见看电影散场的路人。人们就会指指戳戳:看,唱戏的、唱戏的。”

昆曲是如何走出低谷、找到文化自信的?张军回顾,第一阶段是求生存。他至今仍记得,为了找观众而进入校园,与演出部负责人追着一位老师,想在大学里多演几场。连追三天之后,老师忍无可忍道,“演出费给你们,但戏就不要唱了……不会有人看!”兜头一盆冷水,浇得张军透心凉。

第二阶段是创新求变。张军曾是创新派的领军人物。2007年,已是副团长的张军离开上海昆剧团,2009年成立了以演员名字命名的民营职业昆剧院团——张军昆曲艺术中心。2011年,他跨界演出的“水磨新调”,大胆用西方电子音乐改编昆曲,融入摇滚和说唱,一时令人侧目。

十年探索,十年收获。如今在北京、上海,每逢演出《牡丹亭》《长生殿》,青年观众纷至沓来。昆曲,终于遇见了它“最好的样子”。

2016年,张军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邀约,创作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张军一人在剧中分饰哈姆雷特、奥菲利亚、亡灵、掘墓人4个角色。《我,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故乡——伦敦和纽约演出,赢得一片叫好声。台下观众说,在昆曲里,看见了东方的时空观与生死观,从崭新的角度理解了莎士比亚。

载誉而归的张军,对当代昆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他看来,昆曲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三态。对于过去,要原汁原味地传承。“没有传统,就没有当代和未来。”

张军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让国人重新感受到昆曲之美、重温传统文化之美。受到《中国诗词大会》的启发,张军和著名昆丑李鸿良将分别举办“闲情偶寄曲与诗”“戏韵人生丑为美”等多场昆曲导赏活动。

“昆曲之美的源头,是中国的诗词歌赋,是中国精致优雅的文人审美。”张军说,昆曲的源头就是诗词歌赋,这就是昆曲的核心价值。眼下昆曲之兴盛,根源就在传统文化之复兴。“中国文化的美其实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它在等待被唤醒,这个媒介可以是唐诗,可以是宋词,也可以是昆曲。”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作者:孙丽萍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