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怀柔老人编出15万字方言词典

2017-03-15 08:48 京郊日报

来源标题:怀柔老人编出15万字方言词典

“在咱们怀柔,彩虹叫‘虹(音绛)’,带着花纹的松鼠叫‘花了棒槌儿’……”今年70岁的朱宝伦,是怀柔本地人,他对怀柔方言的热爱在当地可谓人尽皆知。朱宝伦把这份爱融入笔下,用5年时间,编出了达15万字、6000多个词条的方言词典,存储到他的电脑里。

昨天(14日),记者见到了这位了不起的老人。说起编词典,朱大爷向记者讲起了一段故事。

“2008年,桥梓镇计划做镇志,镇政府邀请我参加。”朱宝伦说,他在走访时发现,村民说话大多带着方言,不太好懂,好多方言连朱大爷也没听过。正是这些方言激起了朱大爷的兴趣。“很多方言土语,我都不知道,年轻人不但听不懂,还不会讲。我得把它们整理记录下来,让这些方言土语文化长久流传下去。”朱宝伦说。

帮着做完镇志,已是2012年。朱宝伦开启搜寻方言之旅。朱大爷家里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张怀柔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被标上了记号。“上面标过记号的,都是我去过的地方。”朱宝伦说,怀柔的镇乡有山区、浅山区、平原区,民族主要有满族和汉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方言也不同。为尽可能多地收录方言词汇,朱宝伦走遍了怀柔的沟沟坎坎,专找村里老人聊天。

朱宝伦在和农村老人聊天时,一听到说方言,就赶紧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再请教方言的含义。“如今,咱们农村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有的方言都多少年没人说了,再过几十年,估计这方言也快丢失了。”朱宝伦指着词典里的“起圈(音倦)”一词说:“比如这个词,是清理禽畜粪便的意思。以往,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养牲口,现在为了保护环境,很少有人养了,‘起圈’这个词儿,就再没人说了。”

方言越收越多,林林总总竟有6000多条。按照节令时辰、称呼称谓、行为动作、生产工具、动物植物、民俗礼仪等,朱宝伦对自己的笔记进行了认真整理和详细分类。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光用手写朱大爷感到力不从心。

“那就学电脑。”朱宝伦的老伴儿说,起初他打字就是“一指禅”,戴着眼镜一坐就是一天,一天敲不了多少字。慢工出细活儿,慢慢地,朱宝伦将所收录的方言词条一一加注解后,全都“搬”进了电脑。

如今,5年过去了,6000多个方言词条存储在朱宝伦的电脑里,很多对方言感兴趣的街坊邻居,也纷纷前来和朱宝伦探讨交流当地方言知识。

“6000多条,不多!接下来我要继续走村串户,丰富方言词典。”朱宝伦说。

本报记者 夏开晗 通讯员 钟勇辉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