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鲍勃·费秋:不存在“完美的阅读者”

2017-03-13 10:54 千龙网

wwzjy20170313006

3月11至12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鲍勃·费秋(Dr.Bob Fecho)做客北京大学分享如何帮助青少年成为更具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读者。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千龙网北京3月13日讯(记者张嘉玉)3月11至12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鲍勃·费秋(Dr.Bob Fecho)做客北京大学分享如何帮助青少年成为更具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读者。本次活动为TASC/北大海外名师系列讲座之一。期间,鲍勃·费秋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认为并不存在“完美的阅读者”,阅读并非要有一个标准答案,可以进行多种解读。

问:您希望今天的活动带来听众什么样的启发?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鲍勃·费秋:这次的主题就是帮助老师懂得这样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持续对话式的阅读。阅读本身是生成性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固定的。学习如何激励学生去从文本中获取意义,并且是可以持续进行互动的意义。

我今天感触最深的就是,我发现听众大部分是老师们,他们特别愿意去倾听新的想法和观点,并且他们很珍视这些观点。我让听众们写下问题的答案进行小组讨论,甚至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我知道这种交流方式他们可能并不是很适应,但是我看到他们特别愿意去尝试,甚至乐在其中。

问:对话式阅读是什么呢?

鲍勃·费秋:对话式阅读,简单地讲,对一个文本有多种解读。每一个读者都有权利对于他所阅读的文本进行一定解读,阅读的每一段文本和其它文本都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分割的。我们学期初所学的内容和学期末的内容也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也是相联系在一起的。

问:对于尝试对话式阅读的老师和学生您有怎样的建议呢?

鲍勃·费秋:第一,慢慢来,逐渐培养对话式阅读的能力。第二,提问题但是不要直接给出答案。比如,孩子来到你面前问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不要直接告诉他这是什么意思,而说你告诉我哪儿不明白,来帮助他找到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可能并不是什么问题都有标准答案。要破除这样的神话,存在着“完美的阅读者”。你知道,做阅读的时候,大家很自然地认为读完就应该理解,但其实对于非常复杂的文本来说,我们有权利进行反复阅读最后找到它的意义,这个过程可以是非常漫长的。

问:您是如何形成您对于阅读理论的?

鲍勃·费秋:应该说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影响我,而且我是在接触很多不同的理论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论。但是,尤其Paulo Freire字里行间读世界的理论对我影响非常深。另外,苏联的教育家Mikhail Bakhtin认为阅读是对话式的。我自己多年当英语老师,作为语言教师的时候,我也鼓励学生从文本中发掘、确定意义。

问:您平时的阅读习惯是怎样的?

鲍勃·费秋:我自己应该说是一个慢速阅读者,我会非常仔细地阅读每一个字,理解自间的含义。因为我自己是一个语言学教师,所以我对每一个单词是很有感情的。这既有好处也有缺点,我读得少,但是总是会精读内容。在读到内容很丰富、复杂的文本时,我习惯在空白处写一些我自己的注解,划一些下划线,这样也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问:您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青少年有何的深远影响?

鲍勃·费秋:我觉得通过很好的阅读习惯,年轻人可以更好地掌控语言、阅读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意义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意义生成者,就能够进行更多的独立阅读。

问:您认为中美阅读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鲍勃·费秋:我对中国真的不太了解,我对美国还比较了解。可能我知道中美之间的一个区别是,中国学生经常被要求死记硬背,这样他们就不能自己冒险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了。当然在美国有一部分还是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确实有更多的孩子已经有了能够和内容文本进行对话的能力。

问:对于想要进行对话式阅读的人您推荐他们读哪些书?

鲍勃·费秋:我的书《Teaching forthe Students》。

问:您是第一次来北京吗?北京有什么地方吸引您吗?

鲍勃·费秋:我是第一次来北京,我对北京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古老与现代的交织,而且北京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对于这个城市的复杂度我也深有感触。

活动简介

时间:2017年3月11日-12日

地点:北京大学

主办:北京大学智慧城市学院研究中心、TASC INC/NY YUEFENG  INC

承办:商务印书馆、雨枫书馆、千龙网

内容:

一、青少年如何获得快速阅读的方法

二、阅读教学与思维教学的理念和案例

三、介绍美国阅读与思维教学理念与架构

四、通过文本阅读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现代教育领域内)

五、通过文本阅读如何建立创造性思维(现代教育领域内)

六、青少年思维训练与阅读教学的结合

七、给中国“领读者”的一些教学建议

人物名片

鲍勃·费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语言和文学教育部门主管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术与人文系终身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仪式和人类学系语言和文学教育部主管、粘土(网站)写作项目副主任。

个人著作:

《青少年文学教学》Teachingliterature to adolescents

《跨文化、个性和学习的对话》Dialoguingacrosscultures,identities,and learning:Crosscurrents and complexitiesliteracyclassroom

《在教学中心的心灵、思想和实践的习惯》Teachingfor thestudents:Habits of heart,mind,and practice in engaged classrooms

《在对话课堂写作:学生和老师回应他的生活和文本》Writingin the dialogicalclassroom:Students and teachers responding to the texts oftheir lives

发表论文:

写作和教学改变世界:与我们最脆弱的学生联系 Writing and teaching to change theworld:Connecting with our mostvulnerable students

肯定学校和社会的语言多样性:超越语言种族隔离 Affirming language diversity in schoolsand society:Beyond linguisticapartheid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