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标是世界四大纸质藏品之一,是男性酷爱的收藏品,但在我收藏的烟标中也不乏各类女性形象,组成一道亮丽风景。
中国自古就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战国时期魏王宠姬如姬是位了不起的“女汉子”。如姬为报答信陵君恩惠,冒险窃取了魏王的虎符,在青史上留下“窃符救赵”的典故。山东省轻工业厅青岛烟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曾经据这典故出品了“虎符”烟标。烟标主版以古代调动兵马的符信虎符为主图,副版则是“女汉子”如姬姿容端丽的画像。
新中国早期出品的烟标中,以妇女为题材的烟标内容极丰富,有以古代佳丽为蓝本的,如山东青州卷烟厂于1960年出品的“探月”烟标,有嫦娥形象;河北张家口制烟厂于1957年出品的“西厢”烟标上,有崔莺莺的芳容。此外,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也经常出现在烟标上。
上世纪70年代,由呼和浩特市卷烟厂出品的“昭君”烟标,正版为昭君怀抱琵琶半身画像,光彩照人。副版有董必武在昭君墓的题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徒劳。”
女政治家、女将军、女词人是主题烟标的重要对象。上世纪40年代浙江协兴烟厂出品的“梁红玉”、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毕节卷烟厂出品的“奢香”,以及重庆黔江卷烟厂出品的“秦良玉”等烟标上,巾帼女杰的风采让人耳目一新。
上世纪80年代陕西汉中卷烟厂出品的“武皇”、四川广元市剑门卷烟厂出品的“女皇”等烟标,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画上了烟标。沂水卷烟厂出品的“易安”牌烟标,展现了女词人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别样姿态,加上副版上她的词作“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二者相映成趣。
新中国成立后,新女性更多地出现在烟标上。例如,上世纪50年代,江苏省淮阴市地方国营华新烟厂为庆祝妇女节和宣传男女平等,出品了一枚“新妇女”烟标。主版图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飞行员形象,副版图为由女司机驾驶的火车和拖拉机。湖北国营大达烟厂于1954年出品的“女将军”烟标,其正版图展现的是一身戎装的女军人形象。公私合营大东南烟厂于1958年出品的“康健”烟标,主图为两个正在打篮球的女运动员形象。
◎文并供图/胡胜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