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老片放映因何悄然成风

2017-03-07 08:05 北京娱乐信报

来源标题:老片放映因何悄然成风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北京新影联院线联合旗下紫光影城共同策划实施“回望光影里的倩影”胶片影片惠民放映活动,以胶片形式放映《五朵金花》《李双双》和《黄土地》三部经典老片。近两年,经典老片放映逐渐增多,记者采访电影研究专家安哲时了解到,一些远离影院多年的观众开始回归,在商业片包围下长大的观众也多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电影艺术的途径。

新闻

老片以胶片形式放映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将于3月8日、9日、10日每晚8点,在紫光影城10号放映厅放映三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类型的有特点、有影响力、有典型性的女性题材优秀影片。放映影片分别为1959年上映的《五朵金花》、1962年上映的《李双双》和1984年上映的《黄土地》。

此次活动将使用现在十分少见的胶片格式进行放映,其中有的胶片已经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封存。此次放映活动,采取惠民放映的形式,以五元低价向观众与电影爱好者售票。60岁以上的观众凭老年证,还可以免费领取影票入场观影。

本次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三部经典老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作品也有深度,希望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包括年轻观众群体走进影院。“进行与电影相关的文化活动,是电影文化传播的最直观的方式,组织该类惠民放映活动也是国资院线的社会责任”。

现状

经典老片放映受追捧

近年来,在中国电影商业大片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经典老片的放映也蔚然成风。比如,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和香港电影节都推出了经典老片放映活动。其中,上海国际电影节开中国影像抢救之先河,修复放映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丽人行》和《舞台姐妹》等经典中国电影作品。

2016年3月25日,张国荣首映于1984年的老片《缘分》登陆内地院线,该片上映三天票房突破800万元,上映五天后票房突破1200万元。

2016年,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推出的“北京展映”单元,在北京25家影院和5所高校展映了500部中外经典电影。其中“异形”、“星战”、“塔可夫斯基”、“银河映像”等11个系列中外经典老片展映备受关注,这11个系列的总共1100套经典老片展映套票在仅仅五个小时内就全部售罄。

2016年,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推出了“电影的乡愁——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大师回顾展”,展映上放映的安德烈的八部著名影片的观影票在开票后立刻被观众一抢而空。

观众非常熟悉的香港导演王家卫也已经举办过两次个人电影回顾展。2009年首都电影院曾为其举办回顾展,在6天时间内放映了6部老片;2014年,其电影回顾展登陆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了9部老片。

原因

商品化属性逐渐加强

在商业片的浪潮中,经典老片放映为何能悄然兴起?电影研究专家安哲分析说:“从2010年开始,中国电影经历了七年的飞速发展,现在电影业内形成了产业,影片的商品化属性也逐渐加强,影片所含的‘内容’比从前要多了几重。这使得一部分对电影艺术性有很高要求的观众开始有了‘回归经典老片’的意愿。他们一方面希望通过观看经典老片追忆过去的时代,另一方面也在品味着不同时代中创作者不同的创作手法和艺术方向。还有一部分观众希望了解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体制内创作的影片是什么样子。”

前景

市场正向多城市发展

安哲认为,经典老片放映在北京这样的文化大都市内会逐渐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无论是经典影片的回放,还是著名导演成名作的重新放映,都在满足一部分特定观众群体的需求,这部分观众群体在北京的基数很大。”

安哲还举例说,去年成立的艺术影片放映联盟就能很好地印证这部分观众群体的增长:“艺术影片放映联盟顺应了特定观影人群对艺术影片的需求。经典佳片、艺术影片的展映呈现了从单点到多点、单一城市向多城市整合方向的发展趋势。经典老片放映还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市场培育,这些优秀影片会逐渐为大众所认知。”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王菲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