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欧阳文彬:我最大苦恼就是精力太旺盛

2017-03-06 08:41 新民网

来源标题:【文体人物】欧阳文彬:我最大苦恼就是精力太旺盛

眼睛明亮、笑容灿烂、思维敏捷,被评为上海新闻界十大寿星之一的欧阳文彬完全不像一个97岁的老人,说她79岁也肯定没人会怀疑。老太太精神头极佳,一周和朋友们一起唱两回京剧,每天都要喜马拉雅网络电台“博览群书”,白天还常出去溜个弯。让老太太不满意的是自己的眼睛不好,用带灯的放大镜也只能看看报纸的大标题,手机什么屏幕会反光的东西都看不成。“没事儿干呀,要找事儿啊,我最大的苦恼就是精力太旺盛。”97岁的欧阳文彬对记者“抱怨”道。

欧阳文彬17岁参加抗日救亡,编过报纸、杂志,当过编审,还写过小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新民晚报社编委办公室主任、副总编辑。欧阳文彬说,自己1952年进晚报,在晚报工作了12年,“这12年是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12年,实际上我把我一生最重要的年代都放在晚报了。”欧阳文彬对赵超构极为推崇:“赵超构是个非常好的报人,他的很多办报思想使得晚报不断获得新的活力,得到老百姓的喜爱。”1964年,欧阳文彬被作协调到了《萌芽》杂志社,但对新民晚报,欧阳文彬一直有着特别的感情。

从《萌芽》杂志社,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再到学林出版社,欧阳文彬编书,也写书,一生都在和文字打交道。让她觉得遗憾的是,从80多岁开始眼睛就不好了,因为是眼底有问题,手术都没法动,看书还可以用朗读软件以听代看,写就困难了。欧阳文彬说自己试过口述让别人用电脑打出来,却对结果很不满意,“记录下来的东西自己看了非常难过,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后来就不愿意再写了。”她说文字是要改出来的,不可能顺笔写下来就成文,因为看不见,没办法逐字逐句地修改,“勉强搞了一篇,后来我说不写了。”

写书不成,“读书”却可以继续。在喜马拉雅听书成了欧阳文彬每天的功课,听得最多的是“经典阅读”和“十点阅读”这两个栏目。在她家的电脑上也装了朗读软件,报纸用放大镜看个大标题,细读就靠朗读软件了。让人意外的是,这位97岁的老人竟然对网络文学也曾涉猎,“很多人都给我浇冷水的,说这个都是青年人听的。我听听还可以,就没有耐心,太长了。”欧阳文彬说自己网络文学虽然看得不多但一定要看一看,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东西,不过老太太对于动辄上千章的网络小说也有点困惑,“现在快节奏时代,大家都很忙,怎么会点击率那么多,那么多人有耐心看下去。”

在欧阳文彬的字典里,大概没有“服老”这两个字。有句老话叫作“六十岁学吹打”,可欧阳文彬却是在八十来岁的时候开始学唱京剧。她说自己是偶尔走过文化活动中心,听到里面有人在唱京戏,“他们叫我进去,我一开始听不懂,后来听听觉得蛮有味道的。他们劝我学,我老太婆嘛,就学老旦,不知道老旦特别高亢,我没这么高的嗓门。那就唱老生吧,他们又说我有雌音,没有苍老的声音,后来就瞎唱吧,”结果呢,欧阳文彬变成了老生、老旦“两门抱”,每个星期二、星期六都有一帮子朋友到家里来唱戏,“唱了就觉得通气,人很舒服。”问欧阳文彬平时喜欢唱哪些戏,老太太笑得特别甜,亮着星星眼数了起来:“老生的《文昭关》《洪羊洞》,老旦的《打龙袍》《遇皇后》……

将近二个小时的采访,97岁的欧阳文彬一直侃侃而谈,有问必答。说起往事,引用一些名言都信手拈来,半点咯楞都不打。问老太太有什么长寿秘诀,老太太笑着:“一个是笑口常开,一个对新生事物保持强烈的兴趣。不感兴趣就完了。”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作者:王剑虹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