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北京考古,发现过哪些鸡

2017-03-04 09:15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北京考古,发现过哪些鸡

清代粉彩斗鸡碗

元代耶律铸墓出土的陶凤

汉代的鸡首流鐎斗

2017年,丁酉年,生肖鸡。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把鸡的形貌与习性对应人的“五德”,即“文”、“武”、“勇”、“仁”、“信”。鸡有斗敌之勇,报晓之信,寓意吉祥。因此,很久以来就作为“六畜”之一与人类生活相伴,所谓鸡犬相闻,就是指人烟稠密。北京的很多出土文物中都有所反映。

●旧石器时代●

周口店曾发现鸡类化石

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的古动物化石种类达100多种,数量最多的是哺乳动物和鸟类。鸟类化石标本历次出土的多达上千件,分为9目19科48属62种。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不仅国内遗址未曾有过,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早期人类遗址中亦难得一见。

数量最多的之一是鸡形目,它们中多半是北方繁殖的鸟类,其中草原、沙漠种类如沙鸡、百灵等就有10种以上。而真正的水鸟类,如雁、鸭等则没有发现。这种成分结构可能反映昔日周口店一带气候总体属于温带性质,水域不广。

这些鸟类化石大量被火烧过,表明鸟肉曾被列入北京猿人的食谱。它们以中、小型种类居多,又表明北京猿人的捕鸟能力和爱好。

此后约5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鸡作为伴随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伙伴,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关于家鸡具体的起源和驯化时间,学术界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这一阶段北京迄今还没有明确家鸡的发现,但在国内许多考古发现中都不乏其例。例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湖北京山县屈家岭遗址中发现了陶鸡。河南安阳殷墟商代遗址出土了鸡的头骨,这处遗址中的甲骨文中显示出“鸡”和“雉”两个字的写法区别已很明显,特别是“鸡”字。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遗址出土了明确的鸡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多次提到了鸡。战国时期还设有“鸡人官”专司祭祀。这说明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养鸡在中国已相当普遍了。

●汉唐●

十二生肖观念流行

东汉墓葬中的陶俑有不少陶鸡形象。例如房山南正东汉墓中的一只陶鸡,喙略钝前伸,高冠耸起,双目略凸,翅羽、尾翎清晰,翘尾末端下垂,腹下有方形底座。通高9.4厘米、长8.7厘米、座高2.1厘米。而另一只母鸡则显得安详的多,如同趴窝产蛋或孵卵。喙尖,双目圆凸,尾上翘,腹内空。做工较细腻。通高13.8厘米、长18.4厘米、宽9.7厘米。

大葆台1号汉墓中的玉鸡饰片,出于后室北面。它扁而似鸡形,一面磨光,系嵌片,长7厘米、宽3.5厘米、厚0.2-0.3厘米。

1963年陶然亭豁口外出土的鸡首流鐎斗,通长14.2厘米。平盖略鼓,盖中央置一半环钮,小口直沿,鼓腹,腹部置一鸡首形曲颈流,首端可开合,与流呈90度角处有曲鋬,圜底,三蹄足。腹部饰一周弦纹,足根部饰以兽面纹。造型简朴,为日常生活用品。

唐代以降,由于十二生肖观念的发展与流行,在很多墓志或墓壁上绘有十二生肖的图案。其常见的形象分为三种:一是兽首人身,服饰与文官俑相似;二是人形,怀抱各生肖;三是动物原形。“酉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1952年,在原宣武区姚家井唐代信州刺史薛府君墓中出土了石刻十二辰。鸡像衣上施朱,小冠,嘴略尖,圆眼。身穿宽袖长袍,双手笼袖于胸前,直立圆座上,略显恭谨。它线条生动,栩栩如生,雕艺十分娴熟,是珍贵的唐代文物。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