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前门大碗茶“老二分”的茉莉清香您还记得吗
2017-03-02 16:38 千龙网

wwzjy20170301007

“叫一声杏仁儿豆腐 京味儿真美 我带着那童心 带着思念么再来一口大碗儿茶……”

前门大碗茶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前门老舍茶馆里,身着蓝袍堂倌依然热情地招呼游客,“您喝茶吗?”接过堂倌递过的“老二分”,和1969年的白色搪瓷碗一样,茶水底清晰可见“青年茶舍 北京大碗茶”,价钱仍是2分钱。

前门大碗茶也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家提出恢复发展个体经济时涌现出的“新鲜事物”。那时候,胆大吃螃蟹的“个体户”是人们眼中的异类,甚至被看为不光彩的事。老舍茶馆的前身——前门大碗茶,1979年由北京大栅栏街道办事处供销组组长尹盛喜创立,而他也是在逼到没有办法之下才走上了这条创业之路。

wwzjy20170208037

老舍茶馆内景。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放弃干部身份扔了铁饭碗 下海解决知青就业

1979年初,大批上山下乡的知青陆续返城,使当年全国待业人口达到了两千多万人。街道干部尹盛喜接到任务——要解决20多名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尹智君曾回忆说,“我觉得(他)也是被逼到一定程度。他就想他小的时候靠卖大碗茶养活自己的孩子,而且我们家住在前门大街附近,他发现到夏天的时候,外地人来北京去天安门广场,会拿浇花的皮管子来去解渴,他一下子就想到了,如果要是在这儿能卖特别便宜的茶水,那肯定会有市场,而且比那个干净卫生,他就决定能不能卖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带领知青创业。”

wwzjy20170301008

尹盛喜在大碗茶摊。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翻拍

于是,尹盛喜贷款1000元,七拼八凑置办了1个炉灶、6把水壶、100个粗瓷蓝边大碗、10口大缸,还有用木板架起的几张条桌和板凳。尹盛喜组织20多名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在前门箭楼西侧支起茶摊,取名“青年茶社”。而尹盛喜的对游客需求的判断也是切中要害,茶社第一天就赚了60多块钱,当时国企工人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是30至40块钱。

不过尹盛喜下海经营茶摊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尹盛喜放弃在街道当干部的工作经营茶摊生意,还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吆喝卖茶,女儿尹智君只感到抹不开面子,每次都绕道避开茶摊。由于父亲放弃街道工作,身份从干部变为群众,在学校里填父亲的身份信息时,尹智君更是用手捂上不让同学看。而尹盛喜也是常常忙碌得不着家。

wwzjy201702013002

老舍茶馆内“青年茶社”面塑模型。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青年茶社的生意如火如荼。1979年末,茶社净赚11万元。经过半年多的艰难争取和申请之后,尹盛喜终于办下来一张临时营业执照。

贷款盖起老舍茶馆茶汁浇灌传统曲艺

随着茶摊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待业青年加入进来,并且大碗茶的经营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港台歌星陈思思、邓丽君的明星照,到国营企业积压的手电筒、毛巾、围巾。如果不是支起的茶棚还让人意识到茶水才是主业,大概茶摊会被游客们认作百货商店了。

wwzjy20170208039

曹禺赠尹盛喜书。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随着改革开放,迪斯科、霹雳舞、卡拉ok开始风靡,人们开始去咖啡厅、卡拉OK厅赶时髦,传统的戏曲曲艺受到冲击,当时很多演员赋闲在家,没有舞台,甚至一些“泰斗级”的老艺人也是没有演出的机会。据说,相声名家马三立当时就在天津的自行车厂看自行车。

尹盛喜是地道的北京人,非常热爱传统文化的表演,胡琴扬琴二胡都会拉,写书法又爱唱戏,年轻时还曾组过小型乐队。面对传统文化受到的冲击,尹盛喜决定建立一个老舍茶馆,把传统曲艺搬上茶馆的舞台。

wwzjy20170213001

老舍茶馆内景。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1988年,老舍茶馆在“大碗茶青年茶社”原址重新开张。尹盛喜提出“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的经营宗旨,虽满腔热忱要把传统文化融到茶馆舞台传承发扬,但是贷款加上盖楼的投入以及经营方式的转变,茶馆第一年大赔,第二年也赔,到了第三年才初步见利。

不过,老舍茶馆的茶汁浇灌了传统曲艺,相声名家马三立、侯宝林、姜昆、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增、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京剧艺术家梅葆玖、洪雪飞、谭孝曾、北京曲剧艺术家魏喜魁、单弦艺术家马增蕙等先后来到老舍茶馆登台献艺。

wwzjy20170208034

老舍茶馆。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尹盛喜还注重挖掘拯救濒临失传的艺术样式,如双簧和含灯大鼓。表演含灯大鼓时,演员口含灯架演唱,虽然灯架上立数支燃烧的蜡烛,但演员吐字清晰,一曲完毕蜡烛不倒灯不灭,是在老舍茶馆恢复上演的代表性曲种之一。含灯大鼓今天也在老舍茶馆上演着。

2015年,老舍茶馆还联合北京歌剧舞剧院打造“曲艺大观苑”,弥补了多年来北京专业鼓曲没有固定演出场地、“打游击”的尴尬。曹云金的听云轩也在每周五至周日下午登台“说学逗唱”,举办“听云轩相声大会”。如今,游客仍可以根据节目时间安排在老舍茶馆欣赏到皮影戏、快板书、北京琴书、单弦、相声、双簧、转碟、口技、杂技、宫廷乐舞、长嘴壶技艺、巧耍花坛、川剧变脸、京剧、昆曲等传统演出。

“新任掌门”茶馆里搭建四合院 饮茶也小资

1993年,尹智君进入老舍茶馆和父亲尹盛喜一起工作。在此之前,尹智君毕业于管理专业,并已在外企公司工作一段时间。

来到老舍茶馆,尹智君并非“黄马褂”加身,而是先从领位做起,穿上旗袍,在门口领位、接电话,尹盛喜又甩给女儿一个记录着演员联系方式的电话本,让尹智君自己去联系安排。尹盛喜从基层奋斗白手起家,并没有让女儿掌上明珠般娇生惯养,而是让女儿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尹智君说,我们俩在一块工作十年,他没说过一句你应该怎么做,你自己去磕,你不断地摔跟头,你不断地爬起来。我觉得我父亲那代人的教育是只有身教没有言传。

wwzjy20170301009

尹智君

2003年,非典时期又成了老舍茶馆的一大难关。半年没有营业,大部分员工都歇业在家。6月,尹盛喜也因哮喘病去世。尹智君回忆父亲临终前对她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有营业没有人到店喝茶,尹智君就想着销售茶叶开辟茶馆的生路。尹智君给相识的人打电话发短信,也把茶叶销售给其他单位,以积累资金维持茶馆的运营。

喝着盖碗茶,吃着京味儿小点,看着台上演出锣鼓喧天,茶馆这样热闹闲适的气氛吸引了一部分铁杆粉丝。但同时,还有一部分客人喜欢安静而私密的空间,静静品茶,恰谈协商。于是,尹智君着手提升茶文化环境,这时她想起了儿时的四合院。2004年,老舍茶馆二层四合茶院开张,茶院回归古朴的京味小院,游客可以坐在四合院里,听古筝之音,赏茶艺之道,一品茶味醇香。

旧时老北京有六大茶馆。一是郊野路旁茶摊,行人口渴就来碗茶水,当年的老二分茶摊就属此类;书茶馆除了提供饮茶还兼有评书、相声演出;清音桌茶馆台上演的则是京剧,演员不穿繁复的戏服,只是清唱;餐茶馆又叫二荦铺,还会卖熟肉和一两样现炒的荤菜;清茶馆,专卖清茶,多是洽谈买卖。四合茶院属于此类;大茶馆一般开在繁华地段,规模较大,设大堂和雅间,老舍笔下的《茶馆》的场景便是在大茶馆。而这六类茶馆的影子都可以在老舍茶馆找到。

今天的“老舍茶馆”,已经成为北京的“城市名片”, 美国前总统布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柬埔寨首相洪森等都曾来到这里,走在老舍茶馆的楼梯和走廊,可以看到一张张具有历史意义的老照片,记录着这座三层茶楼曾经的记忆。

wwzjy20170208035

老舍茶馆的“老二分”。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