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名为《大妈广场舞不流行,改跳新摇摆抽筋舞笑坏网友》的视频在网上引起关注,视频中的街头舞蹈由郑州多位大爷大妈自发编排,被称为“新摇摆抽筋舞”,其动作夸张变形。据习舞者说,自跳舞视频上传网络后,来自各地的舞友纷纷向他们拜师学艺。
拜师真是因为舞姿优美、编舞动人吗?恐怕未必。不少网友用“群魔乱舞”“神经抽风舞”甚至更负面的词来表达观感,而从围观群众的反应来看,多数是以猎奇心态拍照、摄影者。可以说,这种毫无章法的自创性舞蹈虽然能让观者捧腹大笑,但很难凭借舞蹈之美打动人。
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广场舞新玩法具备不可小看的关注度,从舞队规模不断扩大和视频引发千万级点击即可看出。这一点或应引起群文工作者的思考——如何根据群众诉求引导和提升新型广场舞。
笔者认为,首先,要满足群众的创作需求。从整齐划一的学跳到随心所欲的编创,广场舞给舞者带来更强的亲近感,因为自我编创更易让舞者沉浸其中。就此而言,对群众舞蹈的培训或可多一些基于群众自发创作的因势利导。
其次,要满足舞蹈的网络社交诉求。在扁平化的互联网中,传统的层级结构被解构,关注成为一大中心,舞蹈悦己娱人的功效被放大。上述视频中,一位舞者在谈及自己的粉丝数量时有难以掩饰的兴奋。因此,无论是基础培训还是拔高提升,群文工作者也可将自己及习舞者最大限度地融进网络社交朋友圈,形成更强劲的拉动力。
最后,要尊重习舞者的个性化需求。无论关注度如何,“抽筋舞”因其争议性等因素必然只是小众街头舞蹈之一,随着更多有舞蹈功底、审美能力的新人加入,“抽筋舞”必会被改造甚至被扬弃,但这种自我创作、社交诉求的个性表达,应当受到群文工作者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