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江山万里》背后的系列手稿入藏中国美院

2017-02-27 09:40 钱江晚报

来源标题:你一定在《新闻联播》里见过这幅画 《江山万里》背后的系列手稿昨入藏中国美院

从小刷《新闻联播》,你对里面经常出现的背景有印象吗?知不知道出镜率最高的画是哪一张?

答案是:《江山万里》!这件作品长11.5米,高2.7米,被布置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议厅正中。

之前,你可能叫不出这张画的名字,更不知道,它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童中焘、卓鹤君、陈向迅三位教授合作完成于199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

昨天上午,三位教授创作《江山万里》期间的一系列手稿,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了短短半天,随后,尽数赠予学校。

这个持续仅仅半天的展览,昨天在微信朋友圈被迅速刷屏。在老师和观众们发送的朋友圈里,不仅有画作的全局与细节,还有几张泛黄的旧报纸。

就是这些来自1999年5月31日报纸,始终贴身包裹着这些手稿。上面还有马克笔写的:“第一稿”、“怀仁堂草稿”……等字样。

前几天,陈向迅揭开旧报纸,正准备丢弃时,身边人拉住他:“不要扔,不要扔,这个太有意思了。”

时隔18年,当三大捆手稿首次被重新展开,这些旧报纸多了一分温度,也成为昔日回忆的一部分。

“打开画卷前我一直很紧张,不知道里面是否有破损、褪色,毕竟这些手稿十几年来都没有打开过,好在保存得还不错。”卓鹤君说,他已经好几天没睡好了,“虽然我不怎么对他人提起,但看到《新闻联播》镜头里出现这幅画时,心里还是很自得的。”

陈向迅表示:“我们三人都在学校做了一辈子学生和教师。能够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中国美院的中国画、山水画上的修养和功底,这是我们作为美院人的荣耀。”

1999年夏天,中国美院接受了布置中南海怀仁堂的创作任务。由于放置环境和题材的特殊性,作品的构图和内容尤其考究——毕竟,这巨幅山水要衬得起怀仁堂的气场。

所以,作品的创作时间竟长达半年,3位教授在纸上倾注了当时所有的功夫与心血。

如何将祖国的名山大川尽收其中?他们选择了风景秀丽的长江流域作为主景。仔细打量画面,其实黄河、黄土高原、华山等也在其中,有的还颇为写实。

从专业角度出发,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让画面平远却不失雄伟,这两个要素,在山水画中很难兼得的。

所以,在这件作品背后,是数十张的小稿,圈改痕迹随处可见。经过不断调整,终于呈现为一张与正稿等大的炭笔素描。最后,整件作品将中国长江流域所有的名山大川尽收其中,千山万壑立于眼前,千山万水铺于纸上,壮阔而不失典雅,绵长而又极尽葱茏。

“《江山万里》充满了江南山水惠风和畅的气息,更表现了东方独有的和静内美。”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捐赠仪式上感慨,“面对这幅作品,我们无不慨叹于中国画的魅力——只有中国绘画能够做到笔墨间把祖国山河尽收眼底。”

而在正稿终于完成之后,这批草稿被妥善收藏,十余年来从未曾打开。

本报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廖垣 郑施诗 程慧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