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隆庆为何改延庆?

2017-02-16 08:01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隆庆为何改延庆?

延庆,古称妫川。自辽代设陪都南京开始,历为京畿要地。元代因仁宗生于缙山县,其登基后将此地升格为州,龙庆州直隶京师。元末明初,龙庆州战事频仍,致五十余年地无州县建置。

明代延庆为陵京后扆,战略地位凸显,承载“屏翰京师、拱卫皇陵”功能。

永乐皇帝移首都于北京,把皇陵选定在昌平天寿山下。陵京之后乃龙庆废州,虽属战略要地,其时荒漠已久。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朱棣北巡,驻跸团山,登高远望,看到废龙庆州地理位置重要而人烟稀少,遂诏令重新设置隆庆州,凡事调度直达朝廷。这么重要的地方,皇帝是要直管的。并且决定向这里大规模移民充实人口,同时启用被贬谪原礼部尚书赵羾,督建隆庆州及永宁县。赵羾经略督建,从山西移民安置民屯,时称民户;前隆镇卫已易名隆庆卫,所属各所屯堡驻有军户。及至后来再移民,隶属亦分:州直隶于京师,卫归镇辖,一些城堡既有军户又有民户,实行“军民共建”。

赵羾来到隆庆,以州城为依托统一规划,安置谪官与徙民:州城内分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隅,乡间辟出红门、黄柏、白庙、阪桥、富峪、红寺六屯,合称前十里,先让“谪发事官吏人等充之”;榆林、双营、西桑园、泥河、岔道、新庄、东园、宝林、阜民九屯及关厢,称为后十里,再以“迁发山西等处流民”安家落户。

经过整体规划建设,明代延庆州成为宜居之地,赵羾感慨作《城南书事》曰:“三年为客寄龙沙,望断南云不见家。惟有受降城外月,照人清泪落胡笳。”并且制作“妫川八景”诗,为后人展示出一幅幅古代妫河两岸人民的生活画面。其中《缙阳晴岚》描写佛爷顶览胜:“雨过岚光生,势与秋色敌。天际翠眉浮,烟中螺髻湿。我欲扣岩扃,衣沾何足惜。仰天歌一声,万峰青欲滴。”《红门春晓》描述隆庆州永宁县南山一带景况:“路从谷口入,曙色东方动。青山豁四围,黄鸟时一弄。溪迴径转迷,风暖花相送。不逢异人出,恐是桃源洞。”诗情画意其境,恍如浮现当年。

由朱棣亲自谋划、赵羾主持恢复建设的隆庆州,百姓安居乐业,民生渐入佳境;山嵌水抱地貌,辰拱帝都形胜,无处不在彰显福地之相。封建王朝讲究迷信,一应变化归于好运,似乎皆与“隆庆”关联。后世穆宗皇帝朱载垕继位,年号特选“隆庆”,于是此方地名只得避讳,改称“延庆”。此事发生在隆庆初年(公元1567)。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刘继臣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