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纪录片《苏州史纪》缘何“圈粉”无数

2017-02-15 07:58 光明日报

来源标题:纪录片《苏州史纪》缘何“圈粉”无数

鸡年春节期间,28集大型文史纪录片《苏州史纪》在苏州新闻综合频道热播,平均收视率在同时段同类型节目中名列第一,甚至超过了一些大型综艺晚会和影视剧的收视率;在新媒体平台上,该片累计观看量近两百万人次。这部历时4年打造成的文史纪录片,为何能“圈粉”无数,引来一片叫好声?

带着历史的余温创作

“苏州有2500年的辉煌历史,在文学、戏剧、工艺、美术等方面创造了中华文化的高峰,且特色突出,但却从未被系统展现过。”《苏州史纪》历史总顾问,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博导王卫平教授说,《苏州史纪》第一次以电视形式系统地讲解和记录苏州历史,也是一部大体量的城市影像史。

从最早的《苏园六纪》《苏州水》到《手艺苏州》《烟波太湖》,尽管苏州广电总台一直在致力于历史文化精品节目的打造,但制作像《苏州史纪》这样一部宏观展示苏州数千年历史的大型文史纪录片,还是第一次。作为《苏州史纪》的总编导,苏州广电总台综艺及大型活动运营中心节目总监孙欣告诉记者:“要去回溯、讲述苏州乃至中国历史上很多高山仰止的人物,相对完整地展现苏州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是必须忠于历史。”

为真实展现历史原貌,制作团队做了大量的功课,奔赴各地走访了80多位权威专家学者,寻访了众多历史遗迹,翻阅现存古籍,撰写了20多万字的文稿。“脚本几易其稿,很多细节都反复推敲。”作为编导之一的周瑶,负责片中60多幅古代地图的绘制,桌上一套厚厚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早已被她翻烂。

“历史现场是创造文化的现场,也是生活的现场。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历史,经历过曲折沉浮,也体验过悲欢离合。只有带着历史的余温创作,用人物和事件串联,讲述苏州的历史故事,节目才能拥有更鲜活的生气和感人的力量。”苏州广电总台总编辑、《苏州史纪》总制片人夏欣才说。

《苏州史纪》以“以人带事、以事说史、以史论理”为创作思路,得到了苏州文史专家徐刚毅的肯定。他认为,该片以发展的视角和全国的视野聚焦苏州,全面展示了苏州自先秦时代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揭示了苏州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历史进程的贡献,彰显了苏州文化的生长肌理、丰富特色和氤氲其间的文化乡愁。

在激活传统中留住乡愁

在忠于历史的基础上,为了让这部文史纪录片更具可看性,主创人员大胆对人物和故事进行了情景再现。孙欣认为:“情景再现,是一种写意化的历史场景的呈现。观众如果能在电视上看到唐寅、文徴明、白居易、范成大,比出一本古籍,更具有直观性,也更容易让观众进入到历史的场景里面。”

然而,这样生动再现的背后,却增加了庞大的工作量。在第九集《地上天宫》中有一场还原宋代点茶的场景,尽管只有50秒的画面,整个摄制组却前后准备了近两个星期。

宋代点茶,到底怎么个点法?几番寻找,摄制组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找到了答案,又找到了精通茶艺的大四学生金珺,让金珺专门拜师学艺、苦练点茶技艺。然而,摆在摄制组面前的另一道难题是,去哪里找符合宋代特点的服装呢?最终,摄制组在苏州吴中区光福镇找到了“吴罗”工艺传承人之一李海龙。不同于普通的平纹织法,罗的制作工艺为绞纱与平纹交替编织,织出来的东西带有纱孔。茶艺师穿上吴罗织品,在草木掩映下,更显淡雅气质。正是源于这样苛刻和严谨的态度,最终,这段50秒的画面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苏州史纪》的创作过程中,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苏州史纪》执行总编导李国荣笑称,拍完这部片子,自己都成半个苏州历史专家了。历时4年,《苏州史纪》拍摄素材超过两万分钟,最终剪辑成28集、近700分钟的成片。

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婧娟告诉记者:“《苏州史纪》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高质量纪录片,教育局鼓励学生观看。让孩子们通过了解过去,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知道自己是在怎样的一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增强孩子们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苏州史纪》历史总顾问卜宪群认为:“《苏州史纪》是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电视专题片,它把我们的地域历史文化,通过影视化的方式传播给社会大众,服务于当前苏州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这种传播方式是细雨润物式的。”

“站在历史长河的这端,回望或迂回或浩荡的过往,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脚下的土地和面向的未来,这就是《苏州史纪》的创作初衷。”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盛蕾说,长盛不衰的文脉、源远流长的家学和崇文重教的民风,是今天的苏州面向未来的财富。苏州市广电总台台长陆玉方告诉记者,苏州市委宣传部和苏州市广电总台将以纪录片热播为契机,将《苏州史纪》列入中小学爱家乡校本教材以及全市党员教育、职工培训的相关阅读书目,并组织开展各类研讨会,激发社会各界对苏州历史文化的探寻热潮。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作者:苏雁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