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别让“综艺清流” 变“猎奇热潮”随风而逝

2017-02-13 08:56 扬子晚报

来源标题:别让这股“综艺清流” 变成“猎奇热潮”随风而逝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画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也令舆论出现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媒体采访,令文化滋养尤为纯粹。江苏省盐城中学高级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与读书百遍,愉悦赏玩,隔着岁月体味所学不同的是,学生们面临的冷酷现实是,江苏高考语文,90分的语文基础部分,有8分是关于背诵古诗文的。有人认为,与其多背古诗文,不如多花时间在更容易拿分的数理化上。由于要“背”的东西太多,学生们对古诗词教育甚至存在“抗拒”心理,更何谈亲近。

在节目中,选手们面对的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功利化”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俨然是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文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在他们看来,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版图”有多大。否则,会影响他们的身份认同,文化表现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而学生应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自觉形成“文化史”的概念。

近年来,从《百家讲坛》到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被誉为“综艺清流”,而猎奇热潮一阵阵随风而逝,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和书写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B站看“诗词大会”节目视频的网友,也有人被吐槽“文盲”。刘百生老师说,生活中“没文化”的例子不时跳出来刺眼。艾青去世时,两家报纸都在标题里将“大堰河”当成了一条河;而前几年,春天,某地的梨花开了,报纸用的标题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此梨花却非彼梨花。

现象级综艺背后的社会成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文字的膜拜心理,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可以理解为何现在的父母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诗,可惜最终难以塑造其“诗和远方”,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整体教育氛围——未来能减少孩子“苦恼”背书,而是因为懂得才热爱,因为理解才淡然,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作者:张楠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