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诗词大会评委蒙曼:不必担心大家都去死记硬背

2017-02-13 08:47 财新网

来源标题:诗词大会评委蒙曼:不必担心大家都去死记硬背

2017年春节期间,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频频登上热搜榜。据央视数据显示,该节目全部十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两季《诗词大会》豆瓣评分均超过8分,被网友誉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为什么诗词大会这么火?

本届诗词大会评委、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认为,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始终存在。“中国人诗心不死,诗性未泯。”

此外,第二季新设置的“飞花令”环节、应景的舞美和背景音乐,也是加分项。在网易云音乐上搜索“中国诗词大会”,网友自发整理的歌单排了五页。

2017年2月9日,蒙曼接受了财新记者专访,对节目的热议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在节目录制前,我们知道所有题目,这是确定的

财新记者:比赛连录了十天,录制过程中,你每天状态怎么样?

蒙曼:跟着台上的选手,跟着节目的节奏同悲同欢。

人家表现特别好的时候,我们也特高兴。他们要是出现失误,我的心也在那儿又遗憾又吃惊。我们在电视上不都出现了各自那种表情吗。所以说只要融到这个节目里了,还是能够随这个节目起舞。

财新记者:最后决赛里,你很为陈更可惜。

蒙曼:确实是。我们之前都预测她会赢,因为她的诗词储备、答题反应都很强。

但比赛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我说,一个节目要好看,必须有悬念。如果大家都说这个人一定会怎样怎样,最后就是那样了,反倒缺乏独特魅力。

财新记者:担任现场评委前做了哪些功课?

蒙曼:在节目录制前,我们知道所有题目,这是确定的。

我觉得《诗词大会》有个非常大的优点——它找的都不是生僻的诗词。它恰恰是想要唤起,人们心中对于那些熟悉的诗词的情感。这些诗词,可能对于公众来讲有点难度,但对我们来讲,就属于那种比较常规的。所以我们在点评前,需要准备的时间不那么多。

一旦有人激活,心里的那份温暖感动又都回来了

财新记者:这次《诗词大会》这么受欢迎,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蒙曼:这次节目这么火爆我也没想到,包括《中国成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都很受欢迎。这说明,中国现在所说的文化复兴也好,文化自信也好,在老百姓之中是有深厚基础的。这是一切复兴最重要的民意基础。

这次诗词大会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好啊?因为大家小时候都经历过。“床前明月光”“人闲桂花落”谁没背过呢?这些可能在生活的纷纷扰扰中渐渐磨灭了,可是一旦有人激活,心里的那份温暖感动又都回来了。

汉字听写也是,小的时候我们都听写过呀。参加工作之后,可能我们都不手写了,但是一旦有人重新把它复苏,我们感觉到的不仅仅是这个字的温度,之前生活的温度也回来了。

财新记者:春节前夕国务院刚刚颁布了一个《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蒙曼:这也很重要。所谓春风化雨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气候来讲,我们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始终存在。从这个政策出台来讲,这就好比春天的第一场及时雨。大气候有了,第一场雨飘落下来,然后就遍地开花,万物萌动生根发芽了。

不是害怕大家去背,而是害怕大家不背

财新记者:有观众质疑,节目只比背诵,回头大家都死记硬背去了。你觉得呢?

蒙曼:首先根本不会出现大家所担心的这个事情。大家看完诗词大会,就真的只去背诗词了?如果是那样倒好了。

我们害怕的恰恰相反。比如大家看的时候脑门发热特别激动,然后回家赶紧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就念了第一首《感遇》,第二首就凉了放下了。

我们不是害怕大家去背,而是害怕大家不背。

如果大家都去背,这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为什么呢?所有的理解,所有的运用,都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如果你想拥有一颗完善的心,但是你从来没有学习过任何完善的东西,怎么可能自动地产生这样一个东西呢?

人非生而知之者,所有好的品质、好的语言、好的风采都是习得的,也就是学来的。

如果《成语大会》《诗词大会》推动大家回去没事就背成语、背诗词。这恰恰是我们乐见的,而且再乐见,恐怕也实现不了。根本不需要有反方向的担心。

财新记者:还有一种声音说,比赛的竞技性质让热爱诗词的心不纯。

蒙曼:《红楼梦》里还打比赛吧。老太太组织这帮小孙女小孙子,在这儿玩飞花令的时候,他们也有竞争。谁没说上就喝酒,那不也是比赛吗?

只不过,咱们现在用新的传媒方式,把这个比赛放在公众眼前,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了。但它不失寓教于乐的本质,我觉得作为一台节目这样呈现还是挺好的。

默认诗人都温柔敦厚是一种误解

财新记者:选手张淼淼争议挺大的,你怎么评价她?

蒙曼:选手们的身份五花八门,个性也不一样。咱们就说说张淼淼。

我也风闻很多人对她的个性有点争议。实际上,我想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她是20岁的小姑娘。一个20岁的小姑娘,有一种好胜之心和显得有点激昂的斗志,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我前两天还跟一个朋友讲,我说,大家都觉得诗人应该是温柔敦厚的。我给你举个例子,是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杜审言是唐朝初年一个重量级的诗人,他狂到什么程度呢?他任职吏部校考使,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秘书。按照唐代的考核制度,所有官员每年都要写一份相当于述职报告的“行状”,交到吏部。校考使要给这些述职报告写评语。

有一天,杜审言在放下笔后说了一句:“苏味道必死。”同僚闻言大惊,问他出了什么事。

苏味道时任天官侍郎,是吏部的二把手,相当于中组部副部长。因文采出众,时人把杜审言和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杜审言回答:“彼见吾判,且羞死。”意思是苏味道看了我写的评语这么精彩,肯定自愧弗如,羞愧而死。

景龙二年(708年),杜审言临死之前,几个同样在文坛上颇负盛名的诗友前去看望。他对朋友说:“唉,造化弄人,我也快死了,没办法了。但是话又说回来,我要是不死,你们几个也出不了头。所以对于你们来说,我死是件好事。”

您想想看,什么叫诗意?首先诗人有一颗自由的心。你要读懂诗意的人,也应该对别人有一颗温柔敦厚的心,允许别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个性。

我个人觉得,张淼淼表现出来的好胜心也好,有的时候口无遮拦也好,不失为一个年轻女孩可能拥有的个性。并不是一个什么大不了的负能量,她显得更加率性、天真、好斗一些。话又说回来,少年狂也是少年的一个特质。

财新记者:可能大家对古代才女的基本想象一般都是温柔娴静、知书达理的。

蒙曼:我是觉得,大家都想往一个方向塑造人,就是所有的女性必须温柔敦厚。可是谁规定这个世界只能有一种性格?你看唐朝女诗人的风气,我就不举例子了,大家可以脑补。诗人有一颗敏感、真诚的心。所谓读诗,读出诗人的这份敏感和厚道就够了,以什么形式表达不重要。

财新记者:听说第三季又要开始筹备了,你会参加吗?

蒙曼:如果他们继续邀请的话,我们愿意继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作者:刘爽爽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