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马友友+余隆 痴癫音乐家

2017-02-13 07:57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马友友+余隆 痴癫音乐家

这么多年跑口,每次见到马友友大多都是一个简单的发布会,台上台下,然后就是音乐会,还是台上台下,远远的,马友友永远是那个亲切但又像是“神”一般无法接近……要不是去年他在广州为今年1月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做发布会,还有去年跟余隆一起“一路向西”先后与西安爱乐乐团、兰州交响乐团和新疆爱乐乐团合作,一路的近距离接触,让我对马友友有了更丰富的认识。而他与余隆每每凑在一起无论是发布会上,还是音乐会前,余隆的“癫”,友友的“痴”,眼神传递心领神会默契配合,竟然像是一对儿搭档多年的相声演员,余隆每每想要给友友“捧哏”,但到了最后发现还是被友友捧了哏。而无论是逗哏的还是捧哏的,音乐家的对口“相声”想要传递给台下听众的都是音乐和音乐文化。

第一次

作为世界古典音乐潮头的“弄潮儿”,无论是马友友还是余隆,做青训营却都是第一次。

那是1月初马友友担任艺术总监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上,熟悉古典音乐圈的人都知道,这样的音乐周就是青年训练营,一般来讲都是短期集训,在大师的指导下排练音乐会曲目,最后几天是对社会公开的成果汇报音乐会。这样的青训营在世界各地多不胜数,虽然影响力和水准不同,但思维和套路大同小异,马友友和余隆想要在广州做得与众不同还是要颇费一些心思的。

毕竟,无论是马友友还是余隆,虽然数十年来都是在世界古典音乐潮头的“弄潮儿”,做青训营却都是第一次。在余隆来讲,他希望友友带给青年音乐家们全新的思维和自觉地思考,同时,又是一个事先规划清晰有可执行的操作细节的训练日程;在友友来讲,他更关心的则是如何把他的“丝绸之路乐团”的创作与演奏思维有效地传递给学员们……由于所有的人都是“第一次”,能够做成什么样,心里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大碰撞

友友要的是音乐演奏的“穿越感”,但余隆看重的是社会观众参与讨论的思想大碰撞。

记得开学的第一天,一整天分组的各种“丝绸之路乐团”式的“即兴演奏”训练,让一向只知道古典音乐严格按照谱子演奏的学员们大开眼界,知道了音乐演奏其实是有各种各样“可能性”的。另一方面,每天还是会有一个课时是全体学员按照大乐队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在指挥家大卫·斯特恩的指导下,排练音乐会上将要演奏的交响乐作品。两条轨道每天都要这样交集交叉,看上去很有些错位的“穿越”感,但友友要的就是这种“穿越”的感觉。学员们的新鲜感随着一天的紧张训练结束而愈加兴奋,但余隆更看重的是每天晚上有社会观众参与的讨论会,他希望看到一场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思想大碰撞。

晚上的讨论会,依次是几位导师为学员们探讨如何消除在舞台上的恐惧感。话题是友友团队确定的,但几位导师的范儿越来越“学院派”了,一位导师已经对着大屏幕演示着左右脑的分工和内分泌如何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了,而吴彤老师的“野路子”又让余隆觉得把学员往“歪道”上领……当主持人问台下有没有人提问时,余隆立即上台“我有话讲”,“我坚决反对前面几位导师的观点!”枪扎一点,棍扫一片……这是要搅局啊!台下的学员们立刻两眼放光:导师们打起来啦!这下有得看啰!

余马配

余隆不肯被马友友引上“邪道儿”,“余马配”对口相声后又再次强调其观点的正确性。

余隆先是“反驳”吴彤关于紧张出错的处理观点,接着又反驳另一位导师关于如何消除登台紧张的步骤,“我认为,台上紧张就是实力不行,心里没底的表现……”余隆以他制定的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乐手考试做案例,一一说明他观点的正确性。这时候,友友两眼紧盯着台上的余隆,我对他说:看,余隆脸红得像关公。你去直接问他:脸红什么?他一定会回答:精神焕发!你一定要接着再问:怎么又黄了?他一定会回答:防冷涂的蜡。这其实正是一个在台上心理紧张的戏词对白。友友练习了几遍,几次问我:余隆真的会这么回答吗?我说从小看样板戏的人都肯定是烂熟于心的。

但显然没有样板戏经历的马友友不能会意《智取威虎山》这段台词背后的意思,他还是用自己习惯的路数,悄悄走到正在洋洋洒洒口若悬河的余隆身边,把头枕在余隆肩上,斜着眼睛坏坏地笑着瞥余隆——我要出招儿了哈!留心接住……“余马配”的对口相声又要开始啰!友友的问题从如何消除紧张,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转到了当年是什么动力让余隆去了德国留学,而在德国留学期间又是如何排遣一个人时的孤独感。而余隆也心领神会,把自己后来的成功归功于当年长期的孤独,“正是孤独,让我加倍发奋读书学习……”不过,余隆也并不肯被友友引上“邪道儿”,越说越热闹,又回来“打架”,再次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友友则是笑呵呵地送他下来。

“我坚决反对余隆的观点!”谁也没想到大卫·斯特恩这个时候会振臂高呼,“义愤填膺”地反驳余隆的观点。底下的学员们更是乐开了花,“导师们这是在混战还是在打群架?”“这是在看拳击比赛吗?”大卫一边维护着几位导师的观点和面子,一边安抚着学员们的心,生怕导师和学员们受到了余隆横冲直撞的“伤害”。大卫气鼓鼓地结束了自己的演讲,谁也没想到余隆提着话筒又冲上台,“我坚决反对大卫的观点……”呀!今天余隆是见谁都有“仇”啊!友友见势不妙,一路扯着余隆下了台。余隆也见好就收“我只亮明观点,不再赘述……”

捣糨糊

这场“混战”是个“预谋”,余隆希望学员打开思想成为音乐家,而非照本宣科的演奏员。

那天,我和几位同行还有广交的朋友一起“复盘”现场,才发现,原来余隆在冲上台之前已经跟友友和大卫有过讨论,这场“混战”很可能是一个应变的“预谋”,友友和余隆,一个“痴”一个“癫”,正合了兵法中的“假痴不癫”。而“演技”最好的却是大卫,他“护犊子”、“喷”余隆,是那样的一脸真诚和勇敢,以至于我到现在都无法相信他是这场“拳击混战”中的一个“预谋”……再见到余隆,我笑称他是“老江湖”,他会意地说:“所以要捣糨糊。不然,跟大学课堂还有什么区别呢!学员们就不需要来这里了。我想要让学员们知道的是,导师讲的也不一定是对的,也不是唯一的正确。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学会打开思想,才会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音乐家、艺术家而非仅仅是‘照本宣科’的演奏员。”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作者:李澄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