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伏妖篇》公映当天票房超过3亿,创下国产电影单日的票房纪录。不过很快,该片在此后两天中票房下滑明显。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也只有5.7分,甚至不及成龙的《功夫瑜伽》。这部影片是由周星驰编剧,徐克执导的。电影也看得出来,影片在故事情节和结构的架构上,是明显的周星驰风格,但在影像风格和剪辑上,确实徐克的风格占多。这也印证了徐克在采访中说的,他是把自己最拿手的部分融进了电影中。
如果由我打分的话,《西游·伏妖篇》打到7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始终认为,这两部西游电影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的西游形象,同时,电影不管是从特效、化装,还是视觉效果上都做到了国产电影的极致。
《西游·伏妖篇》的确在主题上有点凌乱,前半部分讲唐僧和孙悟空的“相爱相杀”,这部分的主题其实是讲“自尊”,而到了后半部分,随着九宫真人的逐渐暴露面目,影片逐渐进入了徐克擅长的套路,尤其是白骨精小善的设计,有点类似《龙门飞甲》中范晓萱饰演的女卧底。小善的性格颠覆了以往白骨精的思维定式,让她真心喜欢上唐僧,算是还白骨精以清白。
现在网上有不少影迷解读,认为影片一开始,唐僧师父在梦中给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就是寓意唐僧接下来的所有做法就是跟三个弟子演一场大戏,演给九宫真人看。我对这个解读不太认同。我倒是认为,这个梦境展现了唐僧作为凡人也具有虚荣的一面,就是通过取经,到了天竺,最后成为万民敬仰的高僧,当他沾沾自喜时,后背上的光环就“冒烟”了,他突然在睡梦中醒来,原来是衣不蔽体的状态,这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寓意取经路上的千难万险。
影片中唐僧和孙悟空的“相爱相杀”,其实是对漫威电影中超级英雄之间友情的一种戏仿,算是跟潮流接轨。但仔细看,依然会发现很多情节都在以往周星驰的电影中出现过。比如开头马戏团表演的戏,就跟《少林足球》中的一个桥段很像。至于群众举着拳头往他们身上扔白菜的戏,几乎在每一部周星驰电影中都出现过。
周星驰自己导演的电影,几乎都是一样的故事模式,就是前面都是打打闹闹,笑料百出,影片的最后,神奇的力量突然出现,将局面彻底扭转。《伏妖篇》中,唐僧在最后的时刻使出了如来神掌,一举将九头神雕制伏。这也是周星驰的“套路”。
《西游·降魔篇》在主题上更加连贯一致,除了降魔,就是写唐僧和段小姐之间的感情,所以看起来不费劲。但《伏妖篇》中,前面部分写师徒之间的“内讧”,影片最后才出现唐僧和小善的情感戏,导致影片在主线上有点庞杂,这是我的感受。
影片最大的亮点自然是特效。这也是我觉得这部电影能够打7分最重要的依据。从“大长腿”的蜘蛛精,到“机械鬼娃”红孩儿,再到九宫真人搬来的“假如来”,非常有创新精神,虽然有人吐槽这部电影的特效部分还不够精致,这没错,但精致与否跟“钱”有关,而画面部分则跟想象力有关。
周星驰的电影是有“套路”的,他有很庸俗的部分,也有对别的电影情节“照抄照搬”的部分,但最主要的,是他有看待这个世界的独特视角,这一点,才是他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