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综“黑天鹅”
《吐槽大会》因节目“污”被下架,今年年初又经过整改重新上线;选秀鼻祖“超女”回归,因柯以敏与选手的骂战上了头条,但也因此引发网综节目中靠“毒舌”博眼球的质疑;以小S为首的台湾综艺主持集体转战大陆市场,效果却不理想,台湾主持人在大陆综艺市场水土不服的问题充分暴露。
对于网综行业而言,想要抓住这些“黑天鹅”,就必须从尺度狠抓,制作公司和视频网站都要了解网综和电视综艺的审查尺度一致,网综想要吸睛并非非“污”不可,想要抓住用户还是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地做节目。
事件1
“污”引发尺度大争论
案例:《吐槽大会》等被下架
最近《吐槽大会》经过整改后重新上线了,但“去污”之后的节目似乎并不被观众买账,或许是因为上一次被下架之后心有余悸,显然整改后的节目有些矫枉过正,嘉宾们好似拿着稿子照本宣科,自然包袱抖不响,笑果也出不来。
《吐槽大会》此前之所以上线三天就被下架原因很简单,一个字——污。它的下架也引发了业内对尺度问题的关注,过去很多人觉得网综和电视综艺的最大区别在于尺度不同,前者管控更松,因此很多节目不惜以污博眼球,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网感”。除了《吐槽大会》以外,《姐姐好饿》《hello!女神》《美女与极品》《黑白星球》四档网综节目也先后遭到下架的命运。低俗和蹭IP蹭热点也随着一些网综相伴而生,这从陆续下架的网综节目可以窥探一二。
实际上,广电总局反复强调,对电视综艺和网综的审查标准是一致的,同时在去年年底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原创试听节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通知》,这也被认为是网络与电视统一监管、统一标准的落实。这也让网综市场经历一次重新洗牌,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以此净化网络市场。
事件2
“毒舌”如今不再流行
案例:柯以敏与“超女”骂战
11年前引领综艺选秀圈的《超级女声》去年回归了,柯以敏作为11年前超女的评委也回到了这个舞台上,但话锋比之前更加犀利、刻薄,甚至可以堪称“毒舌”。转战芒果TV后的《超级女声2016》也因此受到了关注。当时网上疯狂流传“超女评委柯以敏骂人事件”的视频,指柯以敏担任评委时对超女选手极为不尊重,并让选手“滚”。芒果TV调查后立即取消了柯以敏的评委资格,让网友为节目组点赞。
值得一提的是,网综节目中靠“毒舌”博眼球的并非只有柯以敏一个,《Hello!女神》中的王思聪以及《吐槽大会》中的嘉宾,都是典型以毒舌吸睛的例子,这些节目也因此遭遇了下架的命运。
事件3
台湾主持人大陆捞金难
案例:小S转战大陆
从蔡康永加盟《奇葩说》开始,大批台湾主持人转战大陆市场捞金,但水土不服的现象也相对明显,其中以小S的《姐姐好饿》最为明显。节目与《康熙来了》的形式较为相似,甚至“助理主持”的人设再次出现,请来的男神嘉宾咖级也不小,但节目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却不佳,甚至有观众表示“尴尬癌都犯了”。
同样出现水土不服的还有,Selina和应采儿,两人联手回归内地综艺主持《撕人定制》。和《姐姐好饿》一样,每期邀请一位具有话题性的男嘉宾,并与之进行“海聊深八”,但效果也是一样,节目全程尴尬,并且这档节目播放量扑街,在业内也并没有引发任何反响。
所以,台湾主持人来大陆捞金并不容易,《姐姐好饿》等节目的扑街除了和小S等主持人本身“老梗翻新”的主持弱点有关之外,还有一点是节目创造力的匮乏,很明显的就可以看出《姐姐好饿》有《康熙来了》的影子。但时代的不同、平台的改变也必然造成受众收视口味和习惯的变化,如何抓住受众心理寻找新的创意点才是关键。
全年概况
赶上电视综艺 指日可待
尽管出现了诸多“黑天鹅”,但无论从体量、质量还是播放量都不可否认,2016年网综市场成绩斐然,大有追赶电视综艺的趋势。
从数量上来看,2016年网综比2015年增长15.6%,数量从95档增长到111档;播放量上来看,2016年自制综艺TOP 20的播放总量近150亿,比2015年的73亿高了一倍之多。足以见得,已有大批用户从电视综艺转向网综,用户的大量转移自然也将带来资本的涌入,而由此也将带来网综质量的提升,让网综市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从商业角度来看,网综的资本涌入正飞速追赶电视综艺。2016年,《奇葩说》第四季冠名金额已飙升到1.8亿,《火星情报局》第二季节目还未上线时,招商额已达到2.5亿。此外,《约吧!大明星》《拜托了冰箱2》《饭局的诱惑》等网综节目也纷纷跨入了营销的“亿时代”。
这样的数字在电视综艺市场都属于天价,要知道《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冠名费仅仅为6000万,直到第三季才涨到2.5亿,而这也是电视综艺市场的凤毛麟角,很多节目甚至“裸奔”上线。从这样的对比来看,网综已毫无疑问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而从传播效果来看,网综的营销方式更多元,与用户的互动更密切,花式口播、广告定制歌曲等营销方式也更受广告商的青睐。
客观来讲,资本的涌入对网综市场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很显然过去小成本粗制滥造的网综节目已逐渐消失,网综市场粗放型野蛮生长的时代也已然过去,未来的网综时代将体现在大制作、高水准头部综艺的正面较量上。
另一方面,2016年网综市场不少节目尝试了直播或“直播+点播”的模式,直播是网综独有的优势所在,也被业内认为短期内将集中爆发。但从目前已播的带直播属性的节目来看,效果却并不理想。2017年网综市场将继续开发直播领域发挥优势,但需要从节目题材、表现形式、技术层面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部分数据来源网络影视媒体数据平台骨朵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