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鹞子峪村:鹞子峪古堡500年

2017-01-26 08:59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鹞子峪村:鹞子峪古堡500年

鹞子峪,怀柔的一个小山村,古时传说鹞鹰出没,甚至住栖山崖,让人生出诸多联想。悬崖峭壁,险峰高耸,蓝天白云,鹞鹰盘旋,自然生态,人迹罕至,又有几分险恶。

去鹞子峪村的路有点儿怪,九次渡过同一河流,不可思议,路绕弯儿或水徘徊,总之没走回头路。为何这样曲折,天下黄河,绵延几千公里,穿过多少名山,才拐了十八弯,而怀柔城向西,仅十几公里就拐了九道,得了九渡河之名。

水随山形,山势复杂。峰峦高耸,有谁能生出双翅飞过,要飞也只能如雀鸟撞壁,比不上山峰盘旋的鹞鹰。令人想起危乎高哉的蜀道,只有通过鸟道登上山巅。这里也有几座山口可以穿越,撞道口、西水峪口、小长峪口、鹞子峪口……险要之地,拦起高墙,各口再建起关城,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向北通往四海冶的大道,竟拦起三道关城,密不透风,插翅也难飞过。

何况关口附近还建起城堡,相互呼应,相距不远,却有六座,撞道口堡、小长峪堡、西水峪堡、二道关堡、鹞子峪堡、黄花城,形成体系。古人防御,费尽心机。只可惜,那几座城堡已经消失,惟鹞子峪堡较为完整。

两山之间平地谓之峪。鹞子峪口,山在南北。过往行人的峪口,正是敌人进攻的要道。鹞子峪紧临二道关,极为重要,“外宽平,通众骑,极冲”。光绪《昌平州志》记得详细,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建起城墙,拦住通道,那时正是北方鞑靼侵扰频繁的时候。城墙建有关城,《西关志》载:“鹞子峪口,正城一道,城楼一间,水门二空。梢墙二道,敌台二座。”关城建筑复杂,地形可想而知。筑城楼便有规模,可驻守官兵。关口不仅走人,还要走水,水有涨时,开有两道水门。现今,关口遗迹全无,只有隘口处的烽火台屹立在山顶。

峪口溪水常流不断,称鹞子峪沟。溪水向东北,正好流经不远处的平地,不仅生活方便,还能灌溉田地,当地人奉为龙沟。有山有水,和平时期,难寻的自然风景,优美之地。然而战争年代,为了国家安全,少了闲情逸致,几十年后建起城堡。北方威胁严重,果然出现战事,据《四镇三关志》记:北方“夷部入犯,由莺查儿犯西三道关,由韩家川老长城犯鹞子峪,俱黄花镇一带地方。”未雨绸缪,也就有了胜算,心血没有白费。

远处打量鹞子峪村,北面五座山峰,中间三座连起来,看上去像展翅的猛禽,不知峪名是否还与山形有关。中间山峰正对城堡,当地人称羊鼻子梁。山顶上建有烽火台,城堡内的人抬头便见。烽火台没随山势,而为南北正向,堡内人把它做为山顶的时钟,只要烽火台西侧一着太阳,正好中午12点。

依山傍水处,建筑多随地形。城堡不成正向,而随山势偏向东南,倚山面水,后背有靠,冬天北风刮来,大山阻挡,适宜居住。古人讲究风水,选址定位一定精心设计过。城堡地势,北高南低,一旦山上有水也不会存留,流到堡外的龙沟。

城堡砖石材料筑成,就地取材,牢靠结实,南开一门,上有汉白玉门额“鹞子峪堡”。长年风雨侵蚀,前面二字已漫漶不清。借助木梯,攀上看去,两边有小字,上款有“钦天黄花镇……”,下款有“万历二十年囗秋吉旦立”等字样。城堡应是明代1592年建成。按理,城门前应该有影壁,不知古时如何,现在新建了一道,借此正好把刻有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卧碑嵌在上面。当地人说,没有影壁,村里人不得已。我明白,这话指住着不顺利。

城墙现在经过整修,门两侧包了灰色新砖,而门洞基础还是原来大块石条,顶上砖也是旧物。大门两侧门栓砖孔还在。门轴下面有石础。门轴上有横木,虽已陈旧,却依然完好,让人感到意外。一般的城门,损坏较早,很少存有木料。细问,果然此门拆去并不久远,上世纪50年代还在,松木制成。

城比旧时矮了许多,约五六米高,却还完整。城里于旧马道处新修了几层石阶,可以登城。站在上面,全城尽在眼前。城堡不是正方,而呈梯形,南墙长102米,北墙长91米,东西墙各长78米。城墙上经过整修,全用石块铺平,可以环绕一周。当地人说,城上还有门楼,墙中间有垛口,四角还有砖垒的垛,要高些,俗称“炮楼”。看来,城堡虽小,功能完备。有人说建堡为养马,其实也可屯兵,与西南面关口相距很近,正可相互照应,加强防御。

走进村子,正中有一棵古槐,树干下,那巨大的空洞在证实,足有几百年历史;而树冠高大,枝叶繁茂,长势良好,又令人揪心树干难承重负。幸好枝杈上已戗了铁管,很是牢靠。

南城墙上还曾有一棵槐树,依旧高大。上世纪60年代,一个秋天的下午,暴雨袭来,一声响雷,劈到槐树,着起大火,烧焦至死。难得的成材之木,被附近木匠锯掉,买走。第二年,树根滋出许多新芽。住在南墙下的谢九明常去修整,留下一枝,若干年过去,长得有二寸粗,几米高。后来有关部门不让在城墙上种树而被伐掉。

生来看着老槐树,再看着小槐树长,谢九明有了感情,不舍得看着总长芽掰掉,便把树根刨出,放在院里留个念想,时间久了,尽管有点儿糟,依旧视如宝贝。前些年有人看中,非要拿走,说要给钱。他说,不是钱的事儿,想拿走可以,要保证存留好。70年了,老人对槐树有着不舍的情结。

街上散落着石磨石碾,还能看到石阶石门礅石块垒,堡内也是石板铺就的小路,石头成就了城堡的特点,这是山的赠与。城北旧时有观音庙,现在已无遗迹,而老院落存留不少。城堡为二道关下属的村落,以前住有几十户,这些年能走的都走了,只剩下十几户,多是老弱病残。故土难离,老人守望老家,才使老房子得以存留,延续着古老城堡的脉搏。

古时,城外曾有一井,井水甘洌,足够城堡人饮用,而洗洗涮涮就到南门外龙沟。如今,龙沟已干涸20多年,村民用着更为方便的自来水。正是秋的季节,山上的树叶开始泛出色彩,红与黄点染出山色。每家每户院里晾晒着栗子毛壳。怀柔栗子名闻各地,毛壳也是好东西,为大山的子民煮饭、取暖。山里物产丰富,养育村民。

遥想古人,戍守边关,过起山居生活,假如没有战争,平和生活,虽不比世外桃源,却也是宜居良地。不觉踱回城门,恍惚中几个妇女迎面,身着明代服装,自溪边浣衣归来,望着现代都市人羡慕的目光,流露出不解的眼神。文中照片 高文瑞 摄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作者:高文瑞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