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农历春节在即,各大博物馆为了迎接新年都在放大招,你可以漫游在首都博物馆“金鸡唱晓——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展览里,感受浓浓的年味儿;也可以徜徉在国家典藏博物馆“品书香、赏年俗”的展览里,体验民俗文化……
不过,这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用洪荒之力召唤了118件和鸡题材有关的馆藏作品,陶鸡、玉鸡、皮影鸡,隋朝、唐朝、清朝,你想要的朝代鸡都在这里。
国家博物馆《凤鸣朝阳》展览 千龙网记者 姚飞 摄
这次的展览名为《凤鸣朝阳》,展览分为三个部分,“雄鸡报晓”、“金鸡祈福”和“酉鸡新语”,涵盖了绘画、陶瓷、玉器、青铜器和民间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在创作时间上横贯古今,上及新石器时代,下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展现了我国不同时代的艺术特点与魅力。
为什么从古至今艺术家们都爱用“鸡”来搞创作呢?
没办法,颜值高的鸡运气都不会差。小妖大致总结了四点原因:
①鸡很早就被驯化,并一直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艺术就是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②鸡常常被人们比作凤凰,“凤”又是古代神话中的图腾动物,图腾又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③鸡位列十二生肖之一,成为禽类的代表,在生肖文化中,具有唯一性。
④鸡谐吉音,意喻吉祥,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
所以,鸡在中国民俗和艺术创作中都占有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