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月24日讯(记者张嘉玉)1月23日,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村委会里人头攒动,村民们手里拿着春联、福字、糖人、风筝、中国结、木版画等,来自首都的剪纸、糖人、风筝、泥彩塑、书画艺术家会聚一堂,为村民送作品、送祝福,在新春佳节之际为村民带来一场轻型文化民俗庙会。
这是来自北京市文联、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书法家协会、北京摄影家协会、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艺术家开展“迎新春·送祝福”文艺下基层慰问活动。市文联常务副主席沈强、密云区委副书记刘颖、密云区政府副区长郭洪泉、密云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宋印双、密云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孙明舜出席活动。
1月23日,首都艺术家开展“迎新春·送祝福”文艺下基层慰问活动,在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村委会举办轻型文化民俗庙会。图为风筝艺术家吕铁智。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过去老北京一说到春节了,怎么也得放个风筝。”金马派风筝艺术家吕铁智说。在现场,他用中国画颜料为事先扎好“娃娃燕”风筝上色,并免费送给村民。吕铁智告诉记者风筝是老北京庙会的常客,北京的风筝都带响,风筝也叫沙燕儿,最早叫纸鸢,鸢是空中的猛禽。五代时,大臣李业在宫里放纸纸鸢,他把竹哨拴在纸鸢上,风一吹发出古筝的声音,所以人们都称其为风筝。
“一看见燕子春天就到了,所以春节的时候,大家放一只风筝,叫春风得意,风步青云。”吕铁智说,老北京放风筝有时有晌。腊月二十三之后,大家购买一只风筝,春风得意。放到清明,放得高放得远,然后把风筝线烧断放晦气,所以清明放晦气过后就没有人再放风筝了。
泥彩塑艺术家双彦介绍,泥彩塑取材简单,制作简单,创意十分重要。发挥创意结合“连年有余”“带福回家”等吉祥语制作的泥彩塑,能给大家带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1月23日,首都艺术家开展“迎新春·送祝福”文艺下基层慰问活动,在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村委会举办轻型文化民俗庙会。图为首都书法艺术家为村民写福字。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66岁的村民张桂芬得到来自首都中国结艺术家赠送的中国结,她说:“活动很好,多红火,显得热闹。”张桂芬告诉记者,热闹的活动,又可以带艺术家作品回家,她甚至想为大家放歌一曲。
活动现场也年味儿十足:窗上贴着红色窗花,墙上装饰中国结,门旁贴上春联,屋内摆放着民家艺术家为此次活动制作的各式作品。
本次活动旨在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向基层群众送出新春祝福,民间艺术回馈人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使文艺成果惠及于民。
1月23日,首都艺术家开展“迎新春·送祝福”文艺下基层慰问活动,在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村委会举办轻型文化民俗庙会。图为吹糖人艺术家。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1月23日,首都艺术家开展“迎新春·送祝福”文艺下基层慰问活动,在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村委会举办轻型文化民俗庙会。图为得到糖人的当地小朋友。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1月23日,首都艺术家开展“迎新春·送祝福”文艺下基层慰问活动,在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村委会举办轻型文化民俗庙会。图为剪纸艺术家。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1月23日,首都艺术家开展“迎新春·送祝福”文艺下基层慰问活动,在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村委会举办轻型文化民俗庙会。图为剪纸艺术家。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1月23日,首都艺术家开展“迎新春·送祝福”文艺下基层慰问活动,在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村委会举办轻型文化民俗庙会。图为中国结艺术家(左)。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