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2016话剧儿童剧在积淀中前行

2017-01-16 16:03 中国文化报

来源标题:2016话剧儿童剧在积淀中前行

2016年12月29日,文化部艺术司组织召开年度话剧儿童剧形势分析会。中国话剧协会、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有关负责同志、研究者以及部分创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主持会议。

增长点有哪些

与会者认为话剧、儿童剧一年来有多个值得关注的亮点、热点,创作上的有利因素正在积淀,整体处在稳步的发展中。具体从导向、活动、创作、评论、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在政府导向方面,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表示,文化部通过强化评论、淡化评奖,端正了话剧儿童剧剧目评价体系的正方向;强化分析、消除盲目,迈开了话剧儿童剧生产走向的正步伐;强化舆情,告别迷茫,把握了话剧儿童剧题材选择的正能量。

在活动方面,从文化部到地方文化机构、民间戏剧组织举办了规模和层次各异的艺术节和活动。除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外,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第六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上海国际艺术节话剧单元,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专门成立了艺术普及教育委员会,等等,这些活动和机构的设立起到了展示推广优秀剧目、提供交流平台、推动剧目创作、传播普及戏剧的效果。

在创作方面,现实题材作品和原创剧目的比例有明显提高。如“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中现实主义剧目达到80%以上。涌现了一批水平较高的原创剧目。复排演出的经典剧目各具特色,舞台手法新颖。“一系列创作,更贴近现实,更关注民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说,知名导演积极探索,部分青年导演也在努力行动。中国国家话剧院研究员、《国家话剧》主编颜榴介绍,该院“80后”导演白皓天受模范人物、优秀党员谷文昌感染,发自内心主动创作了作品《谷文昌》。而据记者了解,这位年轻导演,还曾经十度只身进藏深入生活,与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创排了《共同家园》。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冯俐介绍本剧院坚持创新,作品《时间森林》《成语魔方》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艺术指导、编剧李宝群观察到,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一改过去的相对岑寂,都有原创作品问世,体现了话剧创作的积极状态。

在评论、理论方面,艺术评论导向性进一步明确,一些新锐评论者出现。宋宝珍认为,话剧评论的问题意识加强。批评性的、反映问题的评论大量开始出现。理论研究领域取得新成果,《中国话剧艺术史》《对话与研究:话剧艺术家谈艺录》等论著出版。

在商业方面,话剧民营剧场经营状态有成功案例,如开心麻花在各个城市的扩张,以及资本的引入。儿童剧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儿童剧剧场数量增加,市场活跃度增强。

在国际交流方面,以国家大剧院“第二届国际戏剧季”为代表的国际间戏剧交流活动形成常态。除了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系列活动和演出,一批外国优秀戏剧作品被首次引进。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陶庆梅认为,引进国外优秀剧目会对国内的话剧创作产生推动力。

困难点在哪里

话剧虽然取得进步,但前进中仍有若干问题,与会者的讨论集中到作品与人才队伍的薄弱上。

2016年度话剧仍是总体上有高原缺“高峰”,瓶颈在于剧本。与会者表示,现在某些剧本创作有诸多短板,一是表现在欠缺深刻的思想和深厚的人文关怀,二是表现在塑造人物方面有较大欠缺。宋宝珍认为创作还存在概念化、公式化现象。“很多话剧作品故事不错,就是在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深刻表达这个时代上不够。”李宝群说。对于儿童剧,冯俐说,儿童剧创作生产要更有“针对性”,特别是对低幼儿童需要深入研究和开发。

原创能力的薄弱在于编剧队伍,缺少强有力的剧作家群体,有实力的编剧屈指可数,青年剧作者还在“生长”阶段。李宝群形容,有的剧作者内心浮躁,自我禁锢或生活积累、阅历不丰富,把握时代和历史能力欠缺等综合因素“合成”了戏剧创作的困境。

人才队伍的薄弱还体现在表演人才“青黄不接”上。部分与会者认为,话剧舞台上的表演有弱化和滑坡趋向。科学合理的老中青搭配演出,优秀表演艺术家的精湛表演越来越少见。

导演方面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宋宝珍形容为“重场面、轻人物,重新排、轻打磨,重技术、轻艺术”的倾向。

好药方是什么

2017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时间节点,推动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与会者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与建议。

对于政府管理问题,蔺永钧提出,要加强评价体系建设,增强剧目生产和题材选择的调控,把重点导向体现出来。国家级文艺院团应该给全国院团在走向、方向上,做好示范性。对话剧艺术工作者,要唤醒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做到文化自强。

对于创作问题,与会者认为,编剧、导演要加强“工匠精神”,精心打磨作品。与会者认为应该保护现有主创者们的积极性。各地文化部门宜“命题作文”和“自主选题”相结合,多出优秀作品。蔺永钧期待创作原创能力的提升,“翻拍经典也有创新,但原创是有民族意义的”。有专家认为应关注青年人的创作,特别是他们的小剧场作品往往有亮色。

对于人才建设问题,与会者建言抓紧扶植年轻编剧群体,出台具体方法,为他们成长提供平台,保护艺术个性。李宝群认为,要举行不同层面、不同议题的研讨活动,发挥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

对于理论研究问题,陶庆梅建议,对全国院团的发展情况、人员情况、演出场次情况等进行详细统计,在此基础上,梳理、讨论国外戏剧对国内创作的潜在影响,总结中国话剧创作的经验,提升中国话剧的美学品位。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作者:刘茜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