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你的生活,也被微信改变了吗

2017-01-06 10:48 中国文化报

来源标题:你的生活,也被微信改变了吗

说起中国现在受众最广的手机应用,应是微信无疑了。

超过8亿人在使用微信;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时间超过1小时;近七成用户每月支付/转账额度超过100元;超过六成用户使用微信生活服务(手机充值、买电影票)……用户粘合度如此之高,让人咋舌。

记得之前,当有人说,手机将会在绝大部分的日常生活中消解电脑的作用,我还觉得匪夷所思。没想到,短短一两年时间,社交、购物、点外卖、学菜谱、阅读、健身等这些几乎每天必做的事,靠一部小小的手机就可以完全实现。

微信的下载界面写着:“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生活,也被微信改变了吗?

与之前的传播媒介不同的是,微信几乎是一场人人卷入其中的全民活动。每个人都是独立星球,每个人都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与关注热点。所有朋友圈的人汇集起来,就变成当代社会的《清明上河图》。世界各地的新闻在发生,林林总总的观念在表达,形形色色的生活在上演。朋友圈犹如一幅热气腾腾的巨型多幕人间剧,在眼前徐徐拉开。史无前例的传播图景正在形成。当人人都成为发言人,世界也许再也没有秘密可言。在这一公共平台,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因为自身的言行被推上风口浪尖。公共领域的透明度极大提高,恶行越来越无从藏匿。对社会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因为微信,有的人越来越近,有的人越来越远。

一方面是信息空前共享,另一方面,极大的代际代沟和群类划分也随之悄然形成。不同的年代催生了不同的精神信仰,日常生活里很少在精神层面进行交流的人群,突然在朋友圈里鸿沟立见。父辈恼怒于儿女竟然喜欢日本文化,晚辈惊诧于父母对养生的热爱根深蒂固,“70后”与“90后”关注的点截然不同。同时,因为自身的观念与生活在双重呈现,朋友圈的淘汰机制愈发明显。借由对几次热点社会事件的意见发表,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更会由此分出观念派别。圈里价值观相同的人,哪怕从未相见,彼此之间的精神关联和滋养也会越来越深;而曾经亲密的朋友,走着走着,有的就不见踪影了。

微信,让我们重新认识广阔世界,也重新认识了身边的人。因为微信,有的人越来越清醒,有的人越来越茫然。

有好处就有坏处,有光明就有阴影。世界就在眼前,滚滚红尘喧嚣而过,诱惑无穷,稍不留意就会榨干你的每一分每一秒,无穷无尽的讯息也难免会扰乱人的意志。因为不能自控,患上强烈的微信依赖症,有些人选择隔一段时间就删掉微信,眼前清净,专心做事。但也有些人视此为挑战,严格限定刷朋友圈的时间,并且严格筛选关注内容,只汲取对自己成长有利的讯息,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吸收学习,把微信运动排名作为锻炼身体的参考体系。经此一役,自律性大大提高。

媒介本身无是非,你的时间你做主。

微信还会有怎样的变化?谁也说不清。10年前,谁能想到现在的生活图景?

今年暑期,我回老家参与母亲和老姐妹的聚会,有几十年交情的老人,退休后大多离开故土跟随子女到各个城市帮忙抚养下一代,多年不能相聚,是朋友圈让他们恢复联系,得以每天交流,看到彼此生活、回忆过往趣事、听听各自的烦恼和开心,成为他们在繁琐的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安慰。看到老人们见面时红着眼圈互相拥抱,好似重回小时候的纯真无邪,诉说他们在朋友圈的交流历史,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老实说,这感人至深的一面,让我对微信的缔造者感激涕零。

这是一个在技术基础上构筑起来的巨大的诗意空间。你可以痛恨它榨取了你的时间、暴露了你的短板,可你不得不承认,你已经深深被它影响和改变。

你要做的,就是在这呼啸而过的现代化潮流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朋友圈变成有助于你成长的朋友。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作者:袁小禾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