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天桥为何不见“桥”

2017-01-03 16:04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天桥为何不见“桥”

在许多城市都曾有过市井娱乐与消费的集中地,如天津的三不管、南京的夫子庙、郑州的老坟岗等,而其名声最大、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可能要算老北京的天桥了。

老天桥市场形成于清末,民国初年得到快速发展,民国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那时的天桥占地广阔,其中又分为多个市场,演出各类戏曲、曲艺、戏法、杂技的戏棚及场地遍布市场,各类食品与商业摊棚鳞次栉比,整天游人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热闹异常。许多回忆天桥的文章写的正是这个时期。

在某些回忆天桥的文章中,把天桥描绘得过于美好,似乎是座平民乐园,其实绝非如此。旧天桥官匪勾结、恶霸横行,充满了穷苦艺人和手工业者的血泪。天桥又是藏污纳垢之处,到处是骗局陷阱,许多家长是不许孩子逛天桥的。有些文章主张恢复旧天桥,这也是绝无必要,更无可能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已失去了生存的条件,无法再复制、再重生。

桥在何处

天桥地区真的存在过一座“天桥”吗?它建于何时?规模如何?现况怎样?

历史上的北京外城南部曾是一片水乡。明代内城之水从正阳门与宣武门之间的“响闸”流出,在虎坊桥东南形成了20余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有一条河从西向东流过,这条河当时无名,清末名龙须沟。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丽正门(正阳门)外五里余东西两侧各建一坛,东名天地坛,即现天坛;西名山川坛,即现先农坛。为方便帝王拜祭天坛,从正阳门至永定门之间修建了大道。在大道经过龙须沟处修建了一座桥,因是天子祭天必经之桥,名曰天桥。天桥修建的具体年代没有确切的记载,一种认为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以后,具体位置在现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天坛路和永安路四条路的交汇处。

天桥以白色石料修成,南北向,跨于龙须沟之上。桥两侧有望柱、望板。桥身很高,据说当年在桥南向北望,看不到正阳门。在桥北向南望,看不到永定门。桥的两侧曾各建一亭,亭内有石幢。

1906年正阳门至永定门之间翻修马路,将天桥桥面降低。1914年整治龙须沟西段,将天桥以西龙须沟砌为暗沟。1927年因铺设有轨电车轨道,将天桥改为平桥。1934年在拓宽马路时,将天桥拆除,从此天桥“有名无桥”了。

天桥被拆除后,天桥的地名被保留了下来,直至今日。人们说起天桥,早已不是指一座桥而是一个地区。天桥附近的天桥市场也一直被简称为天桥。

2012年市规划委公布重建天桥。由于天桥原址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在原址复建十分困难,决定复建位置向南移动40米。2013年底天桥复建完工。新的汉白玉拱桥和两座石碑矗立在一片绿化带中,结束了天桥有名无桥的历史。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陈溥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