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以为皇帝在太和殿办公,其实真不是,太和殿是一个使用率非常低的地方。这里什么时候会用到呢?就是在皇帝登基那天、皇帝万寿节那天、冬至那一天,对外出兵打仗点将出征以及给皇太后上徽号的时候,皇帝要在太和殿升座接受朝贺。总之,必须是重大事件盛大典礼。
太和殿现存的匾额为复制品,上面有乾隆御笔“建极绥猷”四个字,寓意天子承担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这个匾额是故宫恢复“康乾盛世”风貌规划维修时,故宫博物院专家依照清宫所存《清朝皇室写真》中1900年太和殿旧照片,历时一年,于2002年9月成功复制的。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经找不到了。
如果皇帝不在太和殿上班,那是在哪里呢?还不止一个地方。明清两代皇帝每天上朝的地儿,最重要的要数乾清宫;然后是御门听政,明朝在太和门,清朝在乾清门;还有一个皇帝的办公室,那就是养心殿,雍正皇帝每天在养心殿进行长朝,办完公后面就是寝宫,离住的地方那是相当近。
中和殿也是相当重要,是皇室爱新觉罗家续订自己的家谱的场所,每十年一修。亲耕礼大家都听说过吧,中和殿的另外一个功用,就和亲耕礼有关。皇帝作为天下的表率,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得耕啊,于是每年举行亲耕礼,并在中和殿当中阅视自己的农具。
三大殿最北侧的保和殿,那简直是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的梦中殿堂。在乾隆54年以前,国家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殿试朝考的地方就在保和殿。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以三大殿为中心的外朝不再归皇家所有,而是北洋政府所有,溥仪被赶到了乾清门以后的内廷。1912年到1924年,溥仪在紫禁城的小朝廷又继续生活了13年,但他却再也不拥有外朝了。《末代皇帝》里,溥仪大声呼喊着:“还我紫禁城!还我三大殿!”说的就是这段历史。(千龙网记者 王双/文摄)
重楼深锁月,叠嶂浅尝风。千龙网记者 王双摄
王志伟老师(穿绿色卫衣者)替这些不会说话的老建筑讲着过去的故事。千龙网记者 王双摄
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可迅速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老祖宗的排水技术真高!千龙网记者 王双摄
龙头排水孔又叫魑首,口内有圆形小孔,水便自此排出,故宫内排水系统90%采用的古代雨水系统。千龙网记者 王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