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火丁、于魁智名家云集青研班20年纪念演出

2016-09-13 10:0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9月13日讯(记者 张嘉玉)9月17日至10月8日,中国戏曲学院与长安大戏院共同呈现“双二十碰撞”纪念演出,纪念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以下简称“青研班”)创办20周年、长安大戏院重张20周年。“双二十碰撞”演出中,第二届青研班毕业生张火丁、于魁智、第一届青研班毕业生王蓉蓉、史依弘等名家将登台献唱。

“双二十碰撞”纪念演出上演19台传统戏及1台演唱会,共20场,集结青研班一至六届百余名艺术家及青年新秀。自9月17日至10月8日,张火丁《春闺梦》、王蓉蓉《状元媒》、于魁智《红鬃烈马》、史依弘《二进宫》等19台传统戏将上演。第六届青研班研究生演唱会将登台长安大戏院,为观众献唱《对花枪》《追韩信》《状元媒》等。此外,为纪念青研班创办20周年,中国戏曲学院将召开20周年纪念座谈会,全面回顾六届青研班成果,进一步研究高端戏曲人才培养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10月4日至7日每日19点30分,CCTV空中剧院将会直播纪念演出上演的《四郎探母》《武则天轶事》《大·探·二》《伍子胥》4部剧目。

wwzjy20160913006

9月12日,中国戏曲学院召开“双二十碰撞”纪念演出发布会。青研班班主任舒桐、上海京剧院京剧名家史依弘、京剧名家王平、青研班顾问张关正、长安大戏院总经理赵洪涛、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国家京剧院副院长于魁智、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常务副团长李宏图、长安大戏院副总经理侯莹。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对于上演的均是传统剧目,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说:“为什么是传统戏?敬畏传统,传播经典,高端的团队演绎经典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高质量地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第二届青研班毕业生于魁智说:“的确是要感谢母校多年来对于我,以及我们这些从事戏曲表演专业人士的培养,几代艺术家在我们身上花费心血,所以我们能够有今天站在舞台上面对广大的观众进行表演。同时要特别感谢长安大戏院。中国戏曲学院是培养戏曲人才,长安大戏院为戏曲表演工作者搭建了一个舞台实践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很多优秀的青年戏曲演员使观众从不认识、到逐步了解、一直到喜爱。”

“20周年了,太快了。20年之前的景象好像就在昨天,历历在目。我记得进学校老师给我们上课的第一节课,他说,这个学校教给你们的应该是你们以后要学会钓鱼的本领,而不是让老师们钓完鱼喂给你吃。通过戏曲学院的学习、再深造,不管在传统戏的继承整理上,还是在未来的创作上,研究生班确实给了我非常多的养分。”上海京剧院京剧名家、第一届青研班毕业生史依弘说。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第三届青研班毕业生杨凤一于1973年走入中国戏曲学院校园,1982年毕业走上舞台后,又于2003年进入研究生班,她说:“我们进研究生班(之前)可以说在舞台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获得了各种的成绩。回到研究生班我深感受益匪浅,因为我们舞台经验达到一定火候,但是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所以研究生班的回炉我们在理论研究上得到了一些升华,对再工作起来推广传统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研班自1996年至今已连续开设6届,培养来自全国50余个戏曲院团的229名学员,教学涵盖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晋剧、越剧、湖北汉剧、川剧、赣剧、豫剧、黄梅戏、秦腔、粤剧、北路梆子、广东汉剧15个剧种。当今中国京剧界诸多知名中青年艺术家是青研班的学员,第一届至第三届学员已经成为京剧舞台第一梯队中坚力量,第四至六届学员成为二、三梯队的重要力量,在各院团担纲主演。青研班学员有63人获得梅花奖,8人获得“二度梅”,1人获得“梅花大奖”。

wwzjy20160913001

9月12日,中国戏曲学院召开“双二十碰撞”纪念演出发布会。图为上海京剧院京剧名家、第一届青研班毕业生史依弘。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wwzjy20160913004

9月12日,中国戏曲学院召开“双二十碰撞”纪念演出发布会。图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第二届青研班毕业生于魁智。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