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月18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400余名演职人员,为观众奉上一台涵盖歌、舞、乐、情景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艺术样式的综合性主题晚会。
晚会分上、中、下三个篇章,共有来自蒙、藏、维、壮、回等近30个民族的14个节目,时长约90分钟。1400余名演职人员既有来自中央民族歌舞团、甘肃省民族歌舞团的专业演员,也有来自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学生,还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民间艺术家。
五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国家法定的全国少数民族大型文化活动之一。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演出将一直持续到9月14日。据介绍,本届文艺会演中,将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和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的35个代表团,为各界观众呈现43台精彩剧目。这些剧目将陆续在保利剧院、民族剧院、天桥剧场、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国家话剧院剧场、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中国剧院、天桥艺术中心、世纪剧院等11个剧场演出。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最大亮点就是种类增加,质量提高。本届会演歌舞晚会的数量明显减少,而舞剧、歌剧、话剧、少数民族戏剧和汉族地方戏的占比大幅增加,艺术种类之多超过了第四届。尤其是少数民族剧种由上一届的两个剧种两台剧目增加到了4个剧种5台剧目(藏戏两台,壮剧、傣剧和畲族山歌剧各1台)。从艺术质量上看,大部分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方面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与往届相比,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参演剧目的艺术质量大幅度提高,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正在缩小。
此外从舞台呈现上看,43部剧目在音乐、舞美、灯光、服装上没有一味地追求大手笔、大制作,而是以需求为导向,将现代科技与舞台艺术有机融合,使作品精彩而不奢华、淳朴而不失华美,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涵,给观众以较强的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