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穿民族服装,白发苍苍的柯尔克孜族老人在黑暗中走上舞台,席地而坐吟唱起古老的柯尔克孜族曲调,取材于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玛纳斯》的舞剧《英雄·玛纳斯》,用这个具有决定性的瞬间,将柯尔克孜族的悠久文化传递至京城观众的面前。
昨晚,作为江苏省代表团的参演剧目,舞剧《英雄·玛纳斯》在民族剧院成功首演。舞剧分为《血色巨子》《磨劫励志》《民族之光》和《子孙万代》四幕,主要表现玛纳斯从出生到创立柯尔克孜族、从戎马征战到追求草原和平的一生,具有浓厚的柯尔克孜族气息。演出中,赛马、牧羊等充满民族特色的活动都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库姆兹和口弦琴等柯尔克孜族喜爱使用的乐器也被搬上了舞台。
该剧由江苏省无锡市演艺集团与新疆阿合奇县歌舞团联合创作演出。无锡市歌舞剧院副院长厉以俐介绍,现有的舞剧版与史诗内容其实有所不同,史诗以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人为主线,“故事太长了,如何将它浓缩成90分钟,而且用舞蹈来表现,是我们在编创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难。”单是剧本创作就经历了三次重大修改,主创团队还曾多次专门去新疆听取各方专家的意见。厉以俐说:“其中一个专家给我们提供了以玛纳斯儿子赛麦台伊为主人公的剧本,但是我们综合考虑知名度和剧作精神,最终确定还是以玛纳斯为主线展开这段故事。”
在围绕玛纳斯一生经历展开的四幕故事中,一个果敢、英勇而宽容的玛纳斯形象逐渐变得丰满立体。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指出,舞剧前半场是在反抗异族掠夺奴役的战场中,显示英雄的性格成长;后半场则通过饶恕敌人阿牢开的情节,展示了英雄的性格成熟。结尾处也没有采用史诗中玛纳斯遭暗杀身亡的结局,而是用全息投影中象征民族精神的大树影像,让英雄走向象征意义中的永恒。
在临近故事结束时,英雄玛纳斯回想自己的一生,仍有不少缺憾。这与过去大家印象中人生完美的全能英雄形象略有不同,而正是这种更富有人性的英雄,才更贴近这个时代的表达。“《玛纳斯》史诗有23万行、2000万字,这是它第一次以舞台艺术的方式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新疆阿合奇县委副书记林小异说,“最困难的是树立一个怎样的玛纳斯形象,怎样让这个形象在观众心中立起来。如果没有鲜明的个性和感染力,那无疑是失败的,再次树立就困难了。”观众张女士说,她原本就知道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对《玛纳斯》能够搬上舞台十分期待,而这次演出尽管以舞蹈的形式展现,但英雄玛纳斯的人格魅力深入人心。对于那些此前并不熟知柯尔克孜族和玛纳斯的北京观众来说,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也已经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