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经典剧《卡尔·霍克的影集》上演 翻开“双面人”的生活

2016-04-13 15:30 千龙文化

打印 放大 缩小

春日的天津大剧院灯火辉煌。这个周末,不少从北京慕名而来的观众,在这里欣赏到了一台早已如雷贯耳,却方得一见的经典剧目《卡尔·霍克的影集》。

晚上19:30,安静的剧场响起了三声悠长而神秘的钟声——当、当、当……演出由此拉开了序幕。此刻,只见舞台左上方的屏幕上打出了中文字幕,开始了两个演员中这样的对话:

“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我来自汉诺威,我的名字叫卡尔·霍克。”……

用纪录剧场的形式探索奥斯维辛集中营“双面人”的生活,作为第三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暨第六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剧目之一,4月8日至9日,由波兰华沙跨大西洋剧团演出的小剧场话剧《卡尔·霍克的影集》亮相大剧院的舞台。

这部《卡尔·霍克的影集》源自真实的历史:2006年,一名美国前情报军官向美国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捐赠了一本奥斯维辛集中营相册,相册内有116张照片,其主人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指挥官的副官卡尔·霍克。照片展示了党卫军人员在运作人类历史最臭名昭著的谋杀机器后的放松活动:他们和姑娘们聚会、野餐、喝酒、进行射击练习。一些照片显示,一些党卫军士兵在奥斯维辛附近的一个特别度假地和一些年轻妇女在一起,他们因为射杀犹太人而获得此项奖励。在一张拍摄于1944年7月22日的照片上,一名党卫军辅助队人员抱着党卫军看守们刚刚吃完草莓的空罐子。而就在同一天,一群犯人抵达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 33人被挑选出来作杂工,其他人则被送入毒气室。

当然,在残酷的战争中,在那冰冷残暴的地域中,人们仍然期待明媚的阳光和美好的生活。剧中,当卡尔·霍克影集中的一组生活情调浓郁,轻松愉快的照片呈现在舞台时,演员的这段台词更是令人回味。

“空气中弥漫着稻香,眼前是丰收的景象。我希望这世界真的美好。蜜蜂在飞舞,花朵在绽放,空气中弥漫着巴赫,耳边回响着贝多芬、海顿……”此刻,观众的心里也洒满了和平的阳光。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了反攻阶段,随着盟军在第二战场节节胜利,法西斯占领区的一些暴行逐渐为人们所知。此时,一位名叫卡尔·霍克的德军副官正服务于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死亡之墓”——奥斯维辛集中营。正是在这座二战中最大的“杀人工厂”,卡尔·霍克军官的影集里,记录了黑暗血腥的画面。

研究表明,这些照片是党卫军摄影师拍摄的,虽然德国当时正在输掉战争。相册的主人卡尔·霍克几乎出现在每张照片中,有一张照片显示,他在1944年圣诞节期间点燃了圣诞树上的蜡烛。奥斯维辛集中营于1945年1月被党卫军放弃。纽伦堡审判记录没有提及卡尔·霍克的名字,他最终于1961年被送上法庭受审。霍克否认他与奥斯维辛的屠杀事件有任何关系,但是作为指挥官的副官,他参与了集中营的日常管理。法庭最后裁决霍克杀害了1000名犹太人,他在监狱一直被关押至1970年。卡尔·霍克于89岁时去世,而这段历史激发了波兰戏剧家的思考与创作的灵感。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