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泽宇,2012年成为首博的志愿者讲解员,是个地道的北京人。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听首博志愿者讲一段京城旧事
来首博自然少不了欣赏老北京的民间生活中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存。元旦算是来着了,记者跟着一位“老北京”细细听了一段“京城旧事”。
“古稀大寿福如海,您知道这厅里的陈设是给老爷子办寿,还是给老太太办寿?”首博志愿者曹泽宇指着寿堂的陈设问周围的观众。曹泽宇见大家迟疑,“给老爷子办寿挂寿字,给老太太办寿则要挂麻姑献寿图,所以这是给老爷子办寿的。”他用手指指墙上的字画,随即便滔滔不绝的讲起了麻姑献寿的传说。
曹泽宇,30多岁,2012年成为首博的志愿者讲解员。说是“老北京”,因为他祖辈都是地道的北京人,“讲老北京的风土人情,还得是北京人的味儿最正。”从小生长在北京,感受着北京传统文化的消逝,城市格局地变化。曹泽宇不免唏嘘,作为北京人想把自己对北京文化的认识和感受传播下去。
正好赶上首博招募志愿者,曹泽宇在国图查了两个月的资料,加入很多自己业余的研究和对老北京文化的热爱。经过初试、复试、培训,有小半年的时间,他成为了志愿者中的一员,每周固定的时间到“老北京民俗展”展厅做讲解员。伴着对博物馆浓浓的兴趣,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听专家讲座和培训,受益匪浅。
提起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曹泽宇那是侃侃而谈。最近被电影《老炮儿》带热的北京“爷文化”,曹泽宇在讲解过程中则着墨不少,“满清八旗子弟不会打工,只会玩乐,但要玩出讲究。玩鸟最讲究的是十八套,学18种动物的叫声,不光学会,还得按照固定的顺序学,才叫玩出来的,北京有句老话叫‘家有千金,带毛的不算’,训练这么大本事的鸟值多少钱,不卖!爷就是玩的,玩的是‘范儿’。”还有京剧,当时是小众艺术,只有皇家贵族能哼唱几句,便玩出了国粹。
“我讲完这一层得4个小时,但得根据观众的实际情况,老人和孩子多的时候得照顾他们,就缩短到了2个小时。有选择有重点地讲解。”放假期间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展览,曹泽宇就在老北京的玩具中停留些工夫,多讲些关于兔爷的传说,还让大家猜一些俗语:“兔儿爷掏耳朵———崴泥”“兔儿爷的旗子———单挑”。小朋友们一边观赏一边猜谜,气氛特别活跃。
此外,首博“博物馆大冒险”——家庭亲子教育活动也如约而至,吸引着大人孩子的热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