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拒绝 拾荒者也能安心阅读
“最温暖图书馆”——杭州图书馆
“流浪、乞讨者可能暂时居无定所,可能暂时窘迫,但不代表我们可以拒绝他对文化的追求。”
不知何时,读者中又多了流浪拾荒者。在被赞“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杭州图书馆,就有一群每晚闭馆才肯离场的流浪、拾荒者。拿起书,他们和其他读者一样安静阅读;放下书,他们依旧流浪。
对他们来说,阅读既非单纯源于求知,也不等同于消遣。那些为数不多、可供他们日复一日沉浸其中的图书馆,成为他们了解世界和获取精神慰藉的唯一“窗口”。而杭州图书馆恰巧打开了这扇窗,“温暖”由此得名。
一位76岁的拾荒者章楷常常出现在杭图三楼专题文献区阅览室门口。他生于杭州乡下,曾任村干部和民办教师,现已退休多年。因早年离婚,儿女又在外地,目前在杭州独居,依靠退休金和拾荒为生。
章楷在书桌前卸下口袋,又让工作人员为他找来几本中外名著。虽然视力极差,但他还是把书凑到眼前看得津津有味。
管理员张海清表示,章楷几乎每周都会来两三次,尤为喜欢看时政类书籍。“他绝不是看热闹。因为楼下的报纸杂志已够多,没必要跑到三楼的文献区来。”张海清说。
尽管浑身污渍,但章楷手却很干净。他解释,尽管杭图没有规定拾荒者必须洗手,但每次看书前他都会将手洗净,“不要把书弄花了。”
除了能自由出入阅读外,流浪人员还可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看电视、电影、上网、听音乐、接开水,甚至用书桌下的电源充电。由于近90%的面积对读者开放,杭图新馆也是目前国内外开放比例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年接待读者300多万人次。
杭图一时被网友赞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流浪、乞讨者可能暂时居无定所,可能暂时窘迫,但不代表我们可以拒绝他对文化的追求。”副馆长梁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