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一世纪正青春 | 北大红楼:“饱无堂”酝酿新思潮
2021-05-06 13:55 千龙网

编者按:北京是中国现代文化(新文化)的发源地和代表城市,是中国文化新旧转型、推陈出新的典范城市。它,镌刻下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它,沉淀着历久弥新的红色记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千龙网推出“一世纪正青春”系列策划,深入五四运动起点北京大学红楼等北京红色遗址,寻访百年来凝聚在历史与现代中的红色基因,感受始终澎湃在脉搏里的磅礴力量。

21
北大红楼(资料图 燕翔摄)

北京大学红楼: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北大红楼,一直被看作是红色的起点。全楼以红砖红瓦建成,楼面呈工字型,砖木结构,故称红楼。这里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无疾而终的文人韵事。蔡元培在此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男女生同校开历史之先河。北大学子虽自嘲“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却酝酿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学潮——“五四”运动。

和北大红楼的结构、色调十分相像的,还有建于1908年的北京印钞厂,都是红砖以及东西走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主体建筑也是红楼。是晚清至民国时期流行这种设计风格?还是与赤色革命暗和?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别有用心,现在无从考究。

22
北大红楼(资料图 燕翔摄)

1917年底,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在其影响下,一时间红楼成为新思想运动的中心。

李大钊的办公室在红楼一层东北角,他给人的印象平易近人,经常吸引众多进步学生出入他的办公室,与他畅谈社会问题,他的办公室虽然“偏安一隅”,却也热闹。大家一起进行思想辩论,不大的房间充满浓厚的思想和学术的自由空气,这可能就是“办公室沙龙”。

大家戏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将李大钊图书馆主任室唤作“饱无堂”。每当图书馆购置新书,李大钊就与大家先睹为快。学生傅斯年和罗家伦是“饱无堂”的常客。他们在这里酝酿文学革命,抨击旧思想和社会制度,促成了新潮社的成立。

在五四时期蜂起的各种文化社团中,新潮社算得上是创办较早的一家,也是很有影响的一家。它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与师长们的《新青年》同声相应,互成犄角之势。

23
北大红楼(资料图 王秀敏摄)

随着北京大学不断发展,红楼使用情况也发生着变化。1919年9月,北京大学废门改系,原来分属于文、理、法3科的各学系分别称为第一院、第二院(理学院,位于地安门内马神庙和嘉公主旧府)、第三院(法学院,位于北河沿的译学馆)。自此以后,越来越少用新大楼、文科大楼称呼红楼,凡提到第一院即指红楼。1920年,北京大学出版部设印刷科,在地下一层设立小型印刷局。同年11月,学校在第三层设置体育办公室,后改为体育部。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等在红楼内建立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改称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月在北大红楼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北京地委和北京(平)市委、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机关也一度设在这里。1923年11月,北京大学各行政机关搬到第二院办公,至此红楼结束了作为北京大学校本部的历史。

24
北大红楼(资料图 王秀敏摄)

1927年,国民党右派势力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大革命失败,全国进入白色恐怖时期,奉系军阀张作霖决定取消北京大学,将北京的9所国立高等学校合并成“京师大学校”,北大红楼成为京师大学校文科所在地,门口悬挂的“国立北京大学”匾额也被换成“国立京师大学校”,直到1929年8月才恢复“北京大学”的名字。1930年12月,蒋梦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大学各项事业渐有起色,北大红楼也于1931年成为文法学院所在地。

26
北大红楼(资料图 刘宪国摄)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妥协退让,全国掀起了广泛的抗日反蒋热潮,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北平学生南下请愿、发起示威运动,成为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学生爱国运动的一次高潮,北京大学学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北京大学学生继续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北大红楼也成为推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坚强阵地。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后日伪势力统治北平,北大红楼沦落敌手,先是被日本宪兵队占据,地下室被当作囚禁、迫害爱国志士的场所。

25
北大红楼(资料图 王秀敏摄)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北京大学在红楼复校,胡适担任校长。北京大学学生继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卖国、内战政策。1946年年底,在北平地下党领导下,北京大学校园里喊出了“驻华美军滚出中国去”的口号,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抗议美军暴行的示威活动。1947年5月20日,北京大学学生同上海、南京、天津等城市学生一起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全国大游行,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为迎接北平和平解放和新中国诞生做出了突出贡献。

资料来源:“北京文化书系·红色文化丛书”:《北京红色地标》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