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用中国古典舞讲好中国经典故事

2018-05-30 15:09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用中国古典舞讲好中国经典故事

舞剧《梁祝》尝试用意境化的结构方式进行创作,展现中国魅力和东方意蕴,是中国古典舞剧创作的新探索。北京舞蹈学院以教学实践为方向创作这部古典舞剧目,也为未来古典舞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更好地帮助他们成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艺术创作。

《梁祝》故事取自唐人笔记张读的《宣室志》,这部由旅美舞蹈家李恒达编导的舞剧同样以此为本,他以自己30年前的双人舞《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发端,累积30年的舞台创作底蕴,终于今天完成了这部感天动地的舞剧《梁祝》。导演李恒达介绍:“中国古典舞与中国的五千年灿烂文化一脉相承,少年时的我对古典舞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舞蹈语汇和表现手法一见钟情,现在两鬓飞霜,依然心如少年,和舞蹈学院的众多前辈、师生一样,能够看到古典舞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盛放异彩,是我的心愿和使命。1987年我曾编创表演双人舞《梁祝》,多年来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旋律还时时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身在异乡和同事朋友说起中国舞至今没有像芭蕾舞《罗密欧与朱丽叶》《天鹅湖》那样脍炙人口源远流长的舞剧是莫大的遗憾。我希望以一部更成熟丰满的舞蹈作品来重新诠释梁祝的优美传说,让我挚爱的中国舞和北京舞蹈学院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舞剧《梁祝》分为《序》、第一幕《相识》、第二幕《相送》、第三幕《相会》、第四幕《相伴》、尾声《永生》,导演设计了一个倒叙的开始,从祝英台身穿红色婚服的惶恐、痛苦、无助与梁山伯的失望、焦急、心碎,直接把大结局前两个人的状态先交代给了观众。红色的婚服成为了这部舞剧的关键点。作曲家郭思达把家喻户晓的《梁祝》旋律融入电影大片似的音乐风格中,是旋律,是节奏,更是一种情境的心理渲染和心境的外化宣泄,能把观众实时带进梁山伯或者祝英台的心境、心情当中。

两位特邀舞蹈家窦帅方和王帅分饰祝英台和梁山伯,北舞古典舞系学生担纲群舞。剧中,通过群舞作为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外化,群舞演员以身化月光流淌表达内心情愫,以舞作落叶纷飞述说心中不舍。在祝英台身披鲜红嫁衣屈从这“命运”的安排时,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那些或逗趣、或美好、或悲伤的回忆如同电影中的镜头交迭重现,她如展翅而舞的蝴蝶一般凝望着周身属于他和她的“回忆”,凄然泪流,嘴角嗫笑,嫁衣如火,她在灰烬中再见到了幸福。

舞剧编导们在编创过程中大量选取了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元素,通过不断丰富动作语汇,以探索动作表达的更多可能性的同时,坚持以中国古典舞语汇作为创作原点,用中国形式来讲好中国故事。于是在舞蹈语汇风格上如何牢牢把握住创作的“初心”,是创作团队一直高度重视的事情,要用纯粹至美的古典舞语汇来再表达我国经典文学之作,以身体为笔作叙,以舞为魂抒情,让观众真切的感受双方之间“情深似海,而无以言说”。

“虚实相生”的美学概念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虚实相乘、有无相生是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思维的特点,亦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注重氛围的烘托和意境的营造。舞剧《梁祝》在创作手法上采取了虚实结合,以梁祝二人的情感过程作为主线,引申出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外化,包括月光、落叶、幻觉等等都是意境化的表达,更加符合中国人审美和古典舞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完全按照西方舞剧的结构方式来讲中国的故事。

在舞台设计上,舞剧《梁祝》采用了“纸”这一具有中国传统古典意蕴的方式进行呈现。一张留白的纸,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用生命书写的纯情爱恋,也突出了舞动的形与变换的色;水墨留白之间,无画处皆成妙境,寥寥几笔,就是亭台楼阁山水的古风意蕴。至纯至简的舞台,光影色,人形景,若丹青于白宣之上,构得一幅清逸秀丽的雅致水墨画。

可以说,舞剧《梁祝》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以中国经典民间爱情故事《梁祝》作为创作蓝本,坚持以中国古典舞作为表达语汇,以舞剧形式在舞台上再现经典,进行现代性的艺术再造与深加工,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极具中国味道和东方神韵。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