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电影”的背后

2016-02-04 16:02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网络大电影”的背后

随着互联网视频逐渐取代传统电视台和制作机构,成为受众观看视频节目的半壁江山。过去的一年中,网络大电影、PGC、网络动漫等“纯网内容”蓬勃发展,不仅吸引受众的瞩目,也引发投资界的高度兴趣。

比如,以往观众普遍习惯去电影院看电影,或者在网上点播院线下线后的影片,而如今,由互联网平台自制自播的“网络大电影”在视频网站付费“风口”的带动之下,获得了商业上的空前成功。可以说,去年是网络大电影飞速成长的一年。仿佛一夜之间,北京的影视圈朋友纷纷开始筹拍“网络大电影”,人们活跃在各个群里,为新兴的“网络大电影”项目找剧本、找导演、找演员……

而出现这一局面的大背景是,去年一部《道士出山》以28万的成本,获得了高达五六百万元的回报,随后的《道士出山2》、《道士出山3》也相继登上“网络大电影”的点播榜单。这部看起来是蹭《道士下山》IP的作品,但却在一部又一部的演化中自成一派,并收益颇丰。更重要的是,各大视频平台以会员付费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已经激活了整个市场。目前,50%的网络大电影都能收回成本,而院线电影只有10%。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现有的“网络大电影”,有点像美国的B级片市场,这些电影通常只发汽车影院、电视台、DVD渠道,但盈利能力往往比院线电影更强。“B级片之王”罗杰·科曼曾在《剥削好莱坞》一书中写道:“好莱坞有个传统,不管你这片子的实际票房究竟多少,最终肯定看不到利润在哪里,但我却做到了,在我参与的那300来部电影里,可能280部盈利……”

笔者认为,“网络大电影”的爆发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首先,“网络大电影”整体的商业模式是建构在视频网站会员付费的体系之上。刚刚过去的2015年,视频网站付费会员数量激增,爱奇艺的会员人数从6月中旬的500万人,到12月初已迅速增长至1000万人。不断增长的会员人数,给“网络大电影”增加了用户基数,更是提升了“补贴”的空间;而稳定的分账收益,显然是“网络大电影”爆发最有效的“催化剂”。

其次,“网络大电影”有点像B级片,填补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在一些熟悉网大市场的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的“网大”有些类似于好莱坞的“B级片”。“B级片”因为预算低、制作粗糙,无法进入A级院线而得名,但它利用自己的特殊属性,放弃院线电影的“头部市场”,专攻长尾市场,凭光碟、电视付费频道等发行渠道笼络了一批受众。

第三,制作公司的“网感”,精准抓取了用户的需求。今年爆红的几部“网络大电影”,大多来自于淘梦、七娱乐、互联网电影集团几家公司,与传统影视制作公司不同,它们对于网络潮流的把握极强,同时有着传统公司难以想象的出品效率和价格。 此外,一些针对细分人群的网络大电影也获得了“爆红”的机会。

2015年,“网络大电影”仍然无法摆脱“粗糙”的标签,“网络大电影”也更像是特定受众的狂欢,远不如网剧普及。但娱乐资本论认为,当下的“网络大电影”市场,与2014年底的网络剧市场颇为相似,随着2016年越来越多的传统影视人投入到“网络大电影”当中来,整个“网络大电影”领域背后依然有一大片金山银矿待开采。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  作者:高庆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