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电影:青年电影人的“孵化器”

2015-11-26 09:12 中国文化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网络大电影:青年电影人的“孵化器”

网络大电影《后备空姐》 

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张张漂亮的票房成绩单不断给中国电影人带来喜悦。在院线电影如火如荼的同时,网络大电影的发展也方兴未艾,这些中小成本的网络大电影作为对院线电影的补充,丰富并完善着国产电影的格局。

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相比往往更开放、更具个性,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比年轻观众更对网络大电影情有独钟的是初入行的编剧、导演,网络大电影几乎是青年电影人的“孵化器”。

微电影是网络大电影的前身

网络大电影是一个年轻的概念。2014年3月18日,爱奇艺在北京主办“网络大电影成就梦想”高峰论坛,宣布推出网络大电影计划,建立网络大电影的网络播放平台、投融资平台、青年导演成长平台,网络大电影由此以强势姿态正式进入电影圈,被行业接受和认可。因此,业界人士倾向于把2014年3月18日这一天确认为网络大电影的生日。

然而常识告诉我们,艺术形态、品种的发展不可能是有人号召就一蹴而就的,网络大电影也不例外。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知名编剧余飞说:“网络大电影的前身其实就是微电影。”

微电影的诸多特点在网络大电影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比如投资较小,没有大型的造景、制作;拍摄和制作周期较短,通常两三个月即可完成等。相较于微电影的短小精悍,网络大电影的时长在60分钟以上。与院线电影动辄起用大牌明星不同,微电影和网络大电影的核心是故事。“微电影全面升级,中小成本影片难以进入院线因而另寻出路,再加上网络付费点播分账模式的日趋成熟,都是中国网络大电影出现的原因。”爱奇艺网络大电影业务负责人于泳洋说。

爱奇艺目前拥有超过500部网络大电影,根据其数据统计,观看网络大电影的观众年龄集中在19岁至30岁,以男性居多,其热衷的题材主要是剧情类和惊悚类,《赌神归来》、《道士出山》、《后备空姐》等影片已经为喜爱网络大电影的观众津津乐道。

向新人敞开大门

如果一个行业没有年轻人成长的空间、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这个行业的生态即便不是不健康的,也是缺乏活力的。中国电影家协会组织编纂的《2015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故事片总量为618部,而得以进入院线的仅有259部,连半数都还不到。院线电影不仅门槛高,而且其高额投资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风险,资方往往倾向于选择成熟的、知名的、有市场号召力和票房保障的编剧、导演,年轻人想要撞开院线电影这扇大门相当困难。

网络大电影的出现给电影界的新人带来曙光。网络大电影没有院线电影那么高的门槛,由于其相对有限的投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都很严格,一般不会请大牌编导、演员加盟,影片的卖点落在了故事和制作身上。网络大电影更善于细分市场、彰显创作者个性,而不一定要像院线电影那般尽可能照顾大多数人的口味。只要你的故事有创意、制作够精良、能够吸引某一类观众,就可以冲入网络、一展身手。所幸,新鲜的点子恰恰是年轻人所擅长的。

机会对年轻人的敞开是行业的福音。北京电影家协会编剧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秋平说:“电影的创作、制作注重实践,编剧是‘写’会的,不是‘学’会的,网络大电影给了年轻人更多实践的机会,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有利。”

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网络大电影给编导的酬劳不是太高,不足以成为编导创作的动力,可是余飞对此很乐观,他说:“一个新兴事物产生时,总要有一些人去尝试,不是只有钱才能衡量价值。况且,优秀的网络大电影可以奠定青年电影人在行业中的地位,为他们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常规题材做得好才是出路

对青年电影人来说,网络大电影是个很好的培训班和“孵化器”;对观众来说,网络大电影常常题材更新鲜、故事更有趣,因而更好看。于泳洋认为,网络大电影作为对院线电影的补充,鲜明的差异成为其制胜的王牌。网络大电影《道士出山》的编剧兼导演张涛说:“网络大电影创作总是在传统的类型片基础上,加入当今的时尚元素。在相对宽松的网络大电影领域,我们要做‘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作品,用差异化的故事和精良的制作吸引观众。”

诚然,相对于院线电影完整、成熟的监管流程,网络大电影的确比较宽松、自由,甚至在题材选择、尺度把控方面有“打擦边球”的机会,但是有前瞻性和自律性的电影人已经意识到,“打擦边球”绝非长久之计。所谓新与旧永远是相对的,网络大电影今天看来是新的,若干年后就是旧的了,会失去今天可以借助的大环境方面的优势,因此用青春力量、新鲜感混充甚至冒充货真价实的才华与创意是不可能持久的。余飞说:“网络大电影要想长期、健康地发展下去,一定要在常规题材上做得出色、做得扎实、做得有个性。”

其实,在许多资深的编剧看来,院线电影与网络大电影只是宣发渠道不同,艺术上没有本质差异。陈秋平说:“不同的宣发渠道和呈现方式的确会使故事的侧重点和展开方式有所变化,但在核心创意层面对编导的要求并无差别。”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