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河草:运河情思

分享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年大运河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我是其中渺小的一员。小时候,我就对运河充满无限向往,长大后这份痴情仍常驻心间。

家乡的“运河”很特别,有着双重含义:一是特指栖居在京杭大运河的臂弯、拥有熙熙人流的县城,其驻地镇名叫“运河”;二是专指那条闻名世界、奔流不息的京杭大运河。远离运河的我,十分羡慕土生土长的“运河人”,只因他们既可以饱览大运河水清岸绿、百舸争流的旖旎风光,又能够享受到车水马龙、别具风情的市井繁华。多年前,小城恰似一条窄窄的木船,在运河的北岸停靠,所有的建筑均在一条不宽的大榆树街四周铺展,局促而又杂乱。生长在运河两岸的人们,每一次听到汽笛鸣响,总想去远方看看外面世界的模样。

我与运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让我至今难忘。家住距离县城60多里的乡村,让我一直无缘亲近运河,直到高三预选后赴县城参加高考体检才有机会。记得我们赶到县政府第二招待所的当天傍晚,放好行李,便相拥着去运河里游泳。时值阳历五月,春夏之交,阳光明媚而温暖。翻开《论语》,其中有一段文字正描绘着一幅“春日郊游图”:“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这是曾点的人生志向,也是孔子淡泊的追求。那天,我们比圣人还要有幸,因为运河与沂河相比,水深岸阔,格局宽广。我们在清凉的运河里畅游着,先是在河边,胆子大了就游到了深处,姿势也多了起来,用欢笑来尽情表达我们的意气风发和无比惬意。

家住县城的同学说,以前的盛夏之夜,运河大堰上往往有绵延几里路的沿河大通铺。铺好了席,小伙伴们会脱下衣服,下饺子一般,纷纷从大堰高处助跑,然后一个猛子扎进了河里,泛起一片水花后边便悄无声息,在岸边观望的人万分期待和揪心中,他们才从远处的水面上先后冒出头来。从上向下,先拂去头发和脸上附着的水珠,噗地吹出那口憋了老长时间的气,再抿上一口清甜的河水漱漱嘴,顿时觉得如释重负,全身通泰。泡透了澡,他们一个个躺在凉席上仰面观天,或陶醉于繁星满天,或临河放歌,在如水的凉风和夏虫啁啾中酣然入梦。

前几年高考落榜,一度心灰意冷的我跟随邻居袁龙乘客轮赴镇江贩青菜。两辆加重自行车放于船舱底部,伴着滔滔的水声,我们尽情观赏着两岸美景,倦了累了便相继在座椅上安睡。此时的运河温婉细腻,两岸柳色青翠,河面白雾升腾,飞鸟来回穿梭,船队逶迤前行。船员们悠闲地从船头走到船尾,时不时从河里拎上几桶水冲刷着甲板。沿着隋炀帝和乾隆走过的水路,我也在潇洒走一回,聆听着传说伴流水低语,想象皇家曾经的奢华和风流。一路向南,迎面是连绵不断的崭新画卷,一个码头接着一个码头的富庶和繁华,让我的心情由灰暗慢慢变得晴朗,开始沉浸在即将淘金成功的喜悦中。

在港务局工作的表哥找了一个在运河师范教书的对象。据说,他们时常携手在运河大堰上漫步,运河成了二人爱情的见证。那时,他们都没有手机,想见面总有一个人要先到大堰上等候。还好,因为有缘,因为心灵相通,他们每次都能如愿地在秀美静谧的大堰上相遇。默默承载着历史变迁的运河大桥,一度是他们的必经之处。碧波荡漾,银光点点,看不够的运河风帆;邻里守望,和睦互助,说不完的家长里短。工作之余,表哥经常到大桥上垂钓,专钓周身银白细长、肉质细嫩鲜美的撅嘴鲢。喜欢摄影以后,运河更是一个绕不过的地方。他们一起到桥下拍荷花,爬桥上拍云霞,细心捡拾着一个个如约而至的喜悦,或者沿岸骑行,大堤上共同采撷一把白茅草,相依着坐下来,怀想如歌的青春浪漫。不远处即是那繁忙的港口——拥有过骄人业绩和辉煌的邳州港。如今,这个港口即将实现整体搬迁,新港的蝶变和腾飞指日可待。

人们常说,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可是,运河的尽头不仅仅是繁华,那持续千年的激荡涛声,那奔流不息的清清河水,将装扮着我们心间永远的记忆和乡愁。

作者:武河草,湖北省武汉市。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来稿。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