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雯:运河边的怀想

分享
打印 放大 缩小

“一条运河千里长,运河两岸是故乡……”

夜色温柔,站在运河的桥上放眼望,西湖文化广场就像镶嵌在运河上的夜明珠,焕发出璀璨的光芒。杭州运河的夜景有着不矫揉造作的“美”、别具一格的“韵”、 清丽淡雅的“秀”以及源远流长的“诗”,为运河最南段谱写了一个舒缓、优雅、美妙的人文山水乐章。

这一幅“江南风韵的水墨丹青”,究竟是何等的大师之作?

我从小寄养在奶奶家,边上就是那条没有尽头的运河,我和表妹不知道这条大河通向那里,但幼小的心里感谢这条河给了我们无穷的童趣和快乐。

那时的运河水很清澈,姐妹俩常常一起去运河左家桥边淘米洗菜,一起去半道红桥下用自制的土工具钓鱼抓虾摸螺丝,一起去卖鱼桥边看渔民们卖的各种活鱼,一起去德胜坝码头看运河的拖驳船货物装卸,偶尔还趁没人看管之际溜到大船上去玩水躲迷藏。最忘不了的是夏天,男伢儿经常肆无忌惮地在那里游泳,我和表妹眼红的紧,总想着和他们一样下河畅游一番,怎奈奶奶管得紧,她说运河里有淹死鬼,专抓女孩子,吓得我们不敢造次。

奶奶是德清人,当年就是从运河坐船嫁到杭州来的,她和爷爷在运河边相识相知相恋,成就一段才子佳人的美好姻缘。不过造化弄人,后来我的小姑妈又像奶奶来杭州那样,响应国家号召从运河坐船去德清上山下乡了,在德清结婚生女后再没能调回杭州,让奶奶嘘唏不已。

爷爷是东阳紫溪村人,旧时的老大学生,北京朝阳大学毕业(即今中国政法大学前身),曾担任国民党驻齐齐哈尔39军的书记官,后到张灵甫军长下面做军法处处长,还曾做过上海保山县监狱长。但苦命的是死得早,在我老爸3岁时就去世了,此后我奶奶定居杭州运河边,改嫁后再也不曾去过东阳。

老爸在运河边长大,什么事都爱较真。闲暇的时候,总喜欢拎着水桶拿着自制的钓杆到运河边钓鱼,不过他并不在乎能钓到多少鱼,而是在乎钓鱼时的心境,后来说是运河的鱼不让钓了,老爸也就没再涉足,而且运河水发黑发臭,连洗拖把都觉得脏。后来的后来,他成了第一批被米市巷街道敲锣打鼓送出去的杭城下乡知青。老家之事再也无从说起。

我因为工作关系,数次去金华东阳,一次无意间和东阳民政局的朋友聊起此事,没想到他们极为重视,一周之内便通过各种线索帮我找到了东阳叔叔。那一年的中秋节,我正好在永康参加体育比赛,在朋友带领下来到老家非常顺利地找到了已退休的叔叔,他在紫溪中学教了一辈子书,他自豪地说起我们的家史:紫溪村是一个邵家大姓,全村人几乎都姓邵,还是中国杰出的新闻教育家、革命烈士邵飘萍的老家,而我老家就在他家隔壁,据说我们还是远亲(我家属于西堂大房)。

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一时间,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于各地。这时,幻想“新闻救国”的邵飘萍,心情非常激动,于1912年离开金华到杭州,与报人杭辛斋合作,办起《汉民日报》。他在《汉民日报》上经常揭露贪官污吏与地方豪绅的丑恶,对袁世凯盗民国之名,行专制之实,时有讥讽。由此他为权贵所嫉恨,办报不到3年,竟先后3次被捕,9次下狱。他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与蔡元培一起创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员有毛泽东、罗章龙等,几乎涉猎了新闻学和新闻事业的各个领域——记者、编辑、主笔、社长等。1926年被军阀张作霖父子杀害于北京天桥。曾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之美誉。

我因为大学读的是中文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单位的宣传工作,2006年开始在《阳光》文学社做了几年社长,文学社有一位60多岁的杭肇峰老师,不仅文章写得好,书画作品也是一流,还担任杭州电视台的“和事佬”民间调解员,后来才知道杭老师竟然就是杭辛斋的孙子,没想到时隔94年后,二位革命先人的后代又在一个文学社共事,也算是一大雅事。

因为奶奶,我记住了家门口的那条河;因为爸爸,我记住了那条河的名字——大运河。

流淌不息的大运河,是一部流动的遗产,活着的历史;奔腾不息的大运河,是从古至今的风景,是延续到现代的传奇。

如今的大运河早已华丽转身,焕发新颜,尤其是开展“五水共治”后,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杭州百姓不住地发出惊叹,慨叹运河的美丽变迁带来的一系列美好生活体验,更加珍惜和热爱这片深情的土地。

运河水系犹如丝丝血脉,滋润着杭州这一方沃土,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的千古绝唱。

从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到如今,京杭大运河,蕴藏着多少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和人文典故。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无可估量。如今这段传奇续写着辉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流动的中华文明,休闲的天堂画卷。申遗后的运河,作为历史上最重要的南北漕运通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就像一本默默修校的经典读本,没有浮于世的喧哗,但凭那意味悠长的内在,便担得起世人视若珍宝流连忘返的牵绊。

作者:邵雯 杭州市曲艺家协会理事、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古都文化研究会会员、杭州市江干区夏衍研究会会员

(本文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征集发布活动稿)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