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李洱:十月,北京文学的第一个节日

2017-10-23 10:02 千龙网

分享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7年10月12日至31日,第二届北京十月文学月举办。千龙网·中国首都网联合十月文学院约采了9位“十月签约作家”。

曾在高校任教多年的李洱,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现为《莽原》杂志副主编,著有《饶舌的哑巴》《遗忘》等小说集多部,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

2016年10月12日,作家李洱参加北京十月文学院的揭牌仪式。图为作家李洱。资料图片

记者:北京十月文学月是一个向公众普及和推广文学、营造北京文化氛围的文学活动。您与“十月”文学品牌(《十月》杂志、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文学院)有何渊源?能否与我们读者分享一两个有趣的故事或细节?

李洱:中学时就开始看《十月》杂志。老师在堂上讲课,我在下面偷看《黑骏马》,读得热泪盈眶。张承志的很多小说,都是《十月》发的吧,《北方的河》好像也是。读《北方的河》的时候已经上大学了,当时许子东先生还在华东师大任教,他刚留校,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讨论《北方的河》。我们买不到刊物,急得要命。那时候也没有复印机,只好轮流着看。讨论的时候,许子东先生好像比我们还激动。记得许子东先生在台上提到王蒙先生的一句粗话,大意是,有了《北方的河》,三十年之内我们都不要写河了。大学课堂上爆粗口,是比较让人难忘的。记忆中,人们好像不是在讨论文学,而是在讨论什么是青春。铁凝的《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好像也在《十月》发的吧,那是《青春万岁》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写中学生生活的小说,电影拍得也很好。也在《十月》上读过张贤亮的《绿化树》,在一个暑假读的,祖孙三代都读了。读到结尾,吁一口气。我后来也参加过《十月》杂志和十月文学院的活动,也在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过一本书。感谢十月。

记者:今年,您受邀成为了十月文学院的签约作家,有何感想?未来有相关的创作计划与构想吗?

李洱:原来没想过啊。韩敬群社长和吕约院长打电话,让我好好想想,我就签了。计划就不谈了,只能说以后尽量写得多一点,写得好一点。你知道,我总是写得很少,写得很慢。

记者:《花腔》和《石榴树上结樱桃》这两部长篇小说在普通读者中知名度较高。从您整个创作生涯来看,到目前为止,这两部小说在其间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李洱:它们当然都是我自己比较看重的作品。《花腔》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让我再写,我未必能写得这么好。《石榴树上结樱桃》还是留有遗憾,因为当时杂志社催稿比较急,一些想法没有完全写出来。所以,我很想再写一部乡土小说,弥补这个遗憾。

记者:一方面,21世纪的中国乡土社会面临着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乡村经验的叙事并没有失去其重要性,它仍然是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一环。两者合而观之,社会事实层面的变迁是否带给了作家以全新的书写挑战。另外,您对当下年轻的写作群体们(70后、80后甚至90后)书写当代中国的乡村社会,有何期待或建议?

李洱:我同意你的说法,乡村经验的叙事,并没有失去其重要性。不过,一种比较传统的乡村经验,在两千多年来的诗词歌赋当中,已经得到了一遍遍的书写。后来鲁迅的小说,给乡村经验的书写提供了另一种方法。鲁迅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乡土作家,他也是第一个提出“乡土文学”概念的人。“乡土文学”这个概念的提出,显然就是另一种观念、另一种方法,观照和处理的结果。现在,鲁迅所提醒的方法并没有过时,只是我们现在的语境,比鲁迅那个时候复杂多了,现在连启蒙都需要重新启蒙。

对于更年轻的一代作家的创作,我充满期待。北师大招生时,看到那些报考写作方向的研究生的学生,我就很有感慨,感慨他们知道得真多。当然,有时候又觉得他们知道得太多了。他们读了那么多书。从考场出来,我就和苏童感慨,他们读书很多,视野很宽,感觉很敏锐,不过好像一些应该精读的作品并没有读透,没有内化成经验。知识走在了经验的前头。尽管如此,我依然对他们的创作充满好奇。

记者:面对今天五光十色又充满信息碎片化的生活,寻找和攫取写作资源和创作灵感可能是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您对于有文学梦想的青年写作者,有何有效的经验可以分享?

李洱:碎片化的感受,来自你对总体性的感知。你在这个落差当中,柔肠寸断,百感交集。你至少要有这种感知,或者说至少要有一个总体性的幻觉,才能完成对碎片化生活的有效的描述。

记者:您觉得北京十月文学月能否为繁荣北京文学做一份贡献?体现在那些方面?

李洱:只要能持续下去,必定对北京文学、中国文学有重要的贡献。关键是要延续下去,使它成为一个节日,成为一个阅读季,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凉亭。

记者:您认为当下文学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又存在着哪些不足?可以选择您关注的问题谈谈。

李洱:文学终于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地主家有了余粮”,人们就可以安下心来写作了。

记者:您认为该如何促进精品力作生产、推动文学繁荣发展?

李洱:对作家来说,最重要的是沉淀。别急,慢慢来。

记者:请您为十月文学月送上一句祝福。

李洱:十月,新中国的第一个节日。十月,北京文学的第一个节日。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